文档介绍:博物馆设计说明
盘锦市博物馆扩大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扩初设计根据以下文件:
1. 盘锦市新区总体规划
2. 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3. 盘锦市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辽宁省盘锦市平方米
设备机房面积: 370 平方米〔〕
二层建筑面积: 3734 平方米
其中设备机房面积: 20 平方米
顶夹层建筑面积: 31 平方米
设备机房面积: 427 平方米〔〕
第二章 总平面
一、地形、地质测量
详见结构局部说明
二、建设场地说明
1. 地点
盘锦市博物馆工程地处盘锦市新区,毗邻辽河,地势平坦。建筑用地北侧为科技大街,东侧为泰山路。。
2. 周边环境
盘锦市博物馆是城市新区的启开工程,位于市政广场延伸轴线上绿化广场的东侧,地理位置鲜明。目前城市道路已建成开通,外部根底设施条件将陆续配套完成。
3. 交通状况
基地周边道路情况如下:
泰山路红线宽度为60米
科技大街红线宽度为40米
三、总平面布置
1. 总平面布局
博物馆建设用地东西向最长为170米,南北向宽115米,由于北侧面临城市主干道,并与市政广场遥相照应,因此将博物馆的主入口安排在北侧,南侧设次要出入口。其中北出入口主要供参观人员使用,南入口主要供办公人员使用和为本区藏品进出提供条件。沿建筑主要立面形成入口广场。在场地的北、西、南三侧设有机动车停车位,场地东北角设临时展场,必要时也可用作停车场。在场地西北角布置了门房,具有门卫、值班、管理等功能。
2. 交通组织
在交通组织上充分考虑参观人流、办公人流、藏品货物流的合理分流。北侧主出入口面临城市干道科技大街,是博物馆的“门面〞,除了设置在造型上与主体建筑相照应的门房外,通过两片引墙与门房的有机联系形成入口空间。南侧出入口位于地块内部道路,适合内部人员及藏品运输。消防通道沟通建筑四周。
入口广场可分为引导区与环绕建筑东、北方向的驻留区,用不同的铺装材料相区别。引导区将参观人流引向大台阶和坡道,同时将结束参观后的人流引导到室外。而驻留区主要用于人群的集聚及参观室外展品,同时也给建筑主立面创造了宽敞的视觉环境。广场与建筑通过环绕建筑主立面的绿地分隔开来。
第三章 建筑设计
一、设计目标
设计力求整体形象新颖优美,具有地方文化气息,表达时代精神,使盘锦市博物馆在保护与研究城市历史文明遗存,弘扬城市地方文化,展示城市创业精神、宣传城市特色风貌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新区的启开工程,其建筑造型特色具有表达新区城市风貌的标志性意义。
二、流线与功能
建筑主入口位于西北角,西面为报告厅独立入口和贵宾入口,南面是办公人员入口和库房入口。在45度大墙引导下拾级而上,观众就到达二层的门厅,门厅右边是临时展厅,左转进入四面通透的浮岛序厅,开始主要参观流线。从序厅经过天桥进入根本陈列厅,再经过第一专题陈列厅〔历史文明〕、第二专题陈列厅〔馆藏精品〕,结束在二层的参观,再沿弧形的坡道下到一层,继续参观第三专题陈列厅〔民俗雅典〕,第四专题陈列厅〔自然走廊〕,第五专题陈列厅〔当代文明〕,然后通过展廊,到达一层的门厅,进行疏散。
报告厅既与主要展览局部便捷的联通,又有独立的入口,方便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公共展览,办公,库房三区功能分区明确,互相的连接也便捷通畅。
三、形象与空间
博物馆的形体以东西向的两片大墙分为南北两个局部,北面为公共展览局部,南面为办公库房局部。公共展览局部又以一片45度的大墙分为两个局部,右边是临时展览和报告厅,组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一层的报告厅前留出一个出入口的灰空间。左边是展厅和公共空间,这一局部是形体的表现重点所在,核心是椭圆形的浮岛,外围是沿曲线排列的五个展厅体块,浮岛与展厅以桥连接,两者之间是艺术庭院,空间充满变化的趣味。展厅北面赋有一片弧形外张的墙面,五片弧墙依次转向、局部重叠、顶部抬升,形成既有节奏韵律,又变化万千的整体形象,展现着有关海的灵动、变化、自由、曲线……
五片弧墙外表采用竖向划分,饰面石材从毛面过渡到光面。竖向划分符合曲面石材的工艺特征,也是丛丛簇簇芦苇荡的抽象象征。石材外表的过渡处理是一个巧妙的构思,能强调弧面的微妙变化,增强材料的表现性。
45度的大墙自然引导出入口空间。人从入口台阶走向二层门厅的过程中,能强烈体会到片墙与“一鹤冲天〞雕塑形成的空间感和场所感。
雕塑感的形体是设计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公共展览局部的入口楼梯,临时展厅的疏散楼梯,办公局部庭院里的入口楼梯都在造型上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