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皮影人生.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皮影人生.doc

上传人:刘禅 2022/4/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皮影人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皮影人生
康嘉伟 梁思熔自学皮影雕刻,将剪纸与皮影结合起来,使人物造型更加细腻、逼真。他创作的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多次获国家和省、市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他的作品中334件被国家美术馆收藏。他一生创作设计5800多件法。
原来,那些“小眼”是刻刀扎的,在刻皮影时,刀不动,皮动。他又去请教王天德老艺人,经过老人点化。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由于从小就看母亲剪纸,又经常的跑进后台看老艺人们唱皮影戏,耳濡目染,加上刻苦钻研,他的皮影雕刻技术不断提高。
1982年,“陕西省首届工艺百花奖”举办,此时的梁思熔已在礼泉县工艺美术厂工作了4年,他的皮影雕刻技术已不再是刚出道时的青涩和稚嫩。
他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此次比赛设置七个奖项,他一人独得两项。他的皮影雕刻和皮影剪纸受到广泛好评,得到评委的肯定。他的获奖作品是《三英战吕布》和《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人物雕刻。
之后,他那两件获奖作品又被送到北京,参加了“全国首届工艺百花奖”评选。到了1983年,他的作品被国家送到了在德国举办的“国际莱比锡博览会”,在声誉一日响过一日的赞美中,他依然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皮影雕刻和皮影剪纸的技术。用他的话说:“当时自己只对创作感兴趣,做自己喜欢作的事,得不得奖无所谓”。

落魄岁月

1982年,他从礼泉县工艺美术厂回到了西张堡乡的南寨村老家,专门从事皮影雕刻。这时,礼泉县职业中学的领导找到他,让他去学校教学生素描、画画,学校给他提供两间宿舍。当时他们兄妹六个,家里只有两间房子。虽然学校不给工资,他却有了自己的家。
白天他教学生画画,晚上他就干自己喜欢的皮影雕刻和皮影剪纸。一有闲暇时间就拿起刻刀,在自己处理的牛皮上,一刀一刀地刻。
他把刻好的皮影送到西安,让别人代售。这时,他的一件皮影可以卖到100元。就这样,他没日没夜的雕刻,用自己的双手来维持自己的家庭、孝敬父母和帮助兄弟姐妹。
他在教学生画画的同时,利用晚上的时间,教那些喜欢皮影雕刻的学生。这时,他有了收徒弟的想法。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一件作品才算告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他雕刻一个影人,一般要花费一个礼拜,在雕刻《三英战吕布》时,他整整的刻了一个月,没日没夜。
从1982年到1988年,他虽然是礼泉县职业中学的老师,但一直没有工资,皮影成了他谋生的手段。

走访日本

1988年,在陕西省剪纸老艺人和工艺界权威人士的推荐下,他被北京一所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相中。这位教授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当时的第七届艺术访日团团长丁关根。就这样,他有幸参加了这次访日活动,去日本参加了“大中华展”。
他在日本共待了3个月,辗转于日本各大城市。每到一座城市,他都会亲自上台表演皮影雕刻技艺,向日本展示中华文化。有日本人要收藏他的作品,而且是高价,但都被他拒绝了。因为在出访日本之前,领导就传达了国家规定,只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