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doc

上传人:75dfp45c8 2017/2/17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每首诗都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诗词茫茫,情感戚戚,把握诗词的情感,是读懂诗词的关键。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一、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例】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 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 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 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 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 .反映离乱的痛苦【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玄宗天宝十五年( 756 )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 被叛军俘至长安, 次年( 至德二年) 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 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 真挚自然, 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 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 “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 .同情人民的疾苦【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 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上元二年( 761 )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 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 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 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 句式长短不齐, 韵脚多次转换, 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 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唐宋诗醇云: “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例】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 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 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 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 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 天寒炭贵, 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 “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4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例】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 想到万方多难, 浮云变幻, 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 不可动摇, 即使吐蕃入侵, 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 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 俯仰瞻眺, 山川古迹, 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 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 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 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 对仗工整, 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 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