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图伴文行,揣摩猴心
—-《小猴子下山》绘本教学设计
佛山市顺德区本原小学 林燕娜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程度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好的知识构造体系。由于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有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老
扛:观察小猴子抗玉米的图片,生学小猴子扛玉米,做动作,师释义,看图拓展.
(3)指导朗读:边朗读边做动作,体验动词魅力,读出小猴子的快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要仔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加深学生对小猴子来到玉米地里所做动作的理解,通过朗读体会小猴子的快乐.】
(二)扔了玉米摘桃子
过渡:扛着玉米,小猴子来到了—-桃树下.(出示图片)学生帮助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1。指导看图:出示课本第二幅插图,指导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子去到的地方,表情,动作。
2。发挥想象:小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他会怎么想?
3。口语训练:多诱人的桃子啊,假设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从图中哪里看出来的?
: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的呢?齐读,PPT出示: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底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快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敢于猜测,大胆发言,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活泼课堂。让学生联络图片进展口头创作,进步口头表达才能,加深学生对小猴子性格的理解,初见猴心。】
三、续编故事,深化猴心
(一)扔了桃子摘西瓜
过渡:摘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走到了—-瓜地里(出示图片)学生帮助贴。
1。续编故事:我们来看看图片,(出示课文第三幅图)同桌之间讨论讨论,把故事编下去吧。
小猴子 ,走到
。他看见 ,非常快乐,就 。
,动词比本领:“拿桃子“、“抓桃子”、“捧桃子”,哪个动词更贴切,更精准?
小结:“捧”这个字更能表达小猴子对桃子的喜欢,难怪它要丢掉玉米,大家也学它小心翼翼地捧着哦!
3。出示原文,作比较,探究比较学生续编故事时的遣词造句。
4。指导朗读:男女赛读,读出小猴子无比兴奋的心情。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快乐,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二)扔了西瓜追兔子
过渡:大家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看,小猴子在干吗?(PPT出示图片,生答复,把兔子贴到黑板上)。
1。续编故事
小猴子 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 ,真 ,就 。
2。做一做,动词比本领:为什么不是“捧西瓜”而是“抱西瓜”,哪个动词更贴切,更精准?
小结:因为西瓜比桃子重得多,所以没方法,小猴子只能换一下手部动作,变成抱.
,作比较,探究比较学生续编故事时的遣词造句。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得意,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4。指导朗读:指名读,要求边读边做动作,读出小猴子的开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理解运用才能,通过观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