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期待一种救赎.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期待一种救赎.doc

上传人:丰儿 2022/4/1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期待一种救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期待一种救赎
本刊编辑部 江南,注定是阴柔的、忧伤的,是生长在烟雨中的柔梦,烟雨中的粉墙乌瓦,一带春水绕一城花。瘦瘦清清的河水,细细长长的乡村小路,缓缓地流淌着一曲古老悠扬的旋律……
胡明刚的《江南蓑衣》从众多的意象中,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在这里,蓑衣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然之物了,而包含着更多的文化意义。作者深情地在古典诗词中探寻。张志和词《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隐士情怀的代名词,面对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渔父却能平心静气地悠闲垂钓。还有柳宗元诗《江雪》中的“蓑笠翁”,执竿垂钓,我行我素,荣辱不惊。在这些古典诗词里,蓑衣只与那些志趣清雅的高人为伴,这便多了一份深沉,多了一份诗意,多了一份禅机。文中“沉睡”一词,韵味十足,生怕世人的俗情惊扰了它的安静。读者不难明白蓑衣在江南风景中的位置,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它已被赋予了特殊的意趣――高远、悠然、脱俗。选择了蓑衣,便意味着选择了清贫的人生。作者掂出了蓑衣在江南风景和历史文化中的分量,并有这样的写意:“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浆,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这种意象的叠加,极尽古典诗词之韵味,充满诗情画意,有着飘忽邈远之感。作者通过想象,将主体审美感情融入审美客体中,对渔人、隐士的高雅生活作了深沉、强烈而又饱满的概括,证明这便是他心中向往之所在。“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地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这一段,作者的视线开始转向现实层面。蓑衣又是平常的,存在于农耕劳作中。从“蓄满微凉的忧郁”、“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来看,描述蓑衣带有苦涩之味,笔调也因此慢慢地凝重起来。这种笔调的变化是来自对蓑衣主人――农夫命运的同情,他们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奋争,但还是陷入物质的困境中。在蓑衣的慨叹中有一种迷茫,怀想里有一种真切。它多么希望它的主人能走出生活的困境,改变自我。这实际上是对命运的拷问,对生存困境的普遍关怀。这也是当代散文的一个审美特征。
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