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3].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bkeck 2022/4/18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3].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才能。 
,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4。认识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才能。 
,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授课类型】略读课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吗?对,是年轮。那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来看一看时间是怎么留下它的脚印的。(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究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三、自读课文,解答字词。 
小组内完成,组内完成不了的,全班解决. 
四、研****课文 
组内提问,班级展示。 
问题例如: 
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学生答复,老师补充订正: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
“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那么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互相补充,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是课后练****中的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体 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2.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对说明对象有所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点拨明确: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而渐成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打根底作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表达。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理解更详细、更全面。 这是本文的难点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之二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终究是怎样留下“时间的脚印”的?请结合课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