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次贷明辨.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次贷明辨.doc

上传人:丰儿 2022/4/1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次贷明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次贷明辨
张立华 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也对全球经济产生远超预期的震撼。

美林被收购,大摩和高盛被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数十家地方银行陆续倒闭……华尔街正在遭受审判。
近一次贷明辨
张立华 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也对全球经济产生远超预期的震撼。

美林被收购,大摩和高盛被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数十家地方银行陆续倒闭……华尔街正在遭受审判。
近一个月来,不仅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得到了批准,包括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数家央行也都参与了救助,以防止危机蔓延而引发全球金融业更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危机之初 我们掉以轻心

次贷危机之初,一些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曾乐观地估计危机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也希望通过注资和向市场提供其他便利,能够很快渡过危机。然而一年过去了,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并且影响还在加深。甚至有预测称世界经济有可能面临长期衰退。
对于此次危机,各种评述很多。起初,人们只从市场角度分析,将其主要归咎于:中央银行长期低利率政策、利差和风险溢价长期偏低、评级公司的误判、市场参与者无休止地追逐利润等。后来,人们才从理论上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前,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该观点认为,市场总是趋于均衡,只有允许各类市场参与者追逐自身的利益,才能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市场有充足的韧性以实现自我风险调节。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各国金融监管不断放松,金融创新被认为是纯粹的金融工程或金融技术问题,而低估了各种次生产品相互交叉和渗透的风险。
此外,经济全球化又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矛盾被推迟和掩盖。在全球化过程中,商品市场供给丰富,价格低廉,使一些发达国家享受到了丰厚的生产红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利用其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市场肆意扩张,从而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和金融衍生品的扩张,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不断累积,最终只能通过危机加以调整。

危机传导 我们推波助澜

现在看来,虚拟经济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无限扩张。金融业无论多发达,也不能改变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和规律。
1980年,全球金融资产规模与世界GDP水平相当,而到2005年,金融资产总量已经增长到同年GDP的3倍,过剩的流动性使得信贷产品的利得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为了逃避管制、增加收益,市场迫切要求利用相应的杠杆改善收益状况,从而使证券化及衍生产品和其他杠杆产品的运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虚拟经济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似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非理性的繁荣似皇帝的新衣障住了许多人的双眼,谁也不愿刺穿泡沫。
当然,结构性金融产品的风波,如果不波及到主要的货币市场,也并不必然对系统性稳定构成威胁。而当次贷危机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时,为应对资本充足率下降,商业银行就不得不调整其资产负债表,努力改变自己的资金状况。这样,次贷通过两个途径对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第一个传导途径是银行间货币市场。主要商业银行每日在伦敦和纽约市场相互拆借资金,资金的价格取决于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指欧洲货币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