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核舟记教学设计[58].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教学设计[58].doc

上传人:bkeck 2022/4/18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教学设计[58].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教学设计
课题
核舟记
课型
古文
第 1 课时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布置预****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2.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构造形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构造、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和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照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核舟记教学设计
课题
核舟记
课型
古文
第2 课时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词、句的含义;
3。理解大纲中规定的根本课文的出处、作者及时代背景。
4。 讨论法、诵读法、问答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给词语注音
2。解释词语
二、继续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2)辨明说明顺序.
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部分。先写核舟的正面,,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生齐读2~5段。
(3)探究考虑。
提问: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在此根底上稍作点拨.
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阔,非常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假设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
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气氛。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
三、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
提问: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读课文,考虑.
老师可就第2个问题稍作点拨: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假设啸呼状。居左者……假设听茶声然"可知“泛舟”。
老师总结:我们学****核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