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1
文档名称: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同名20559).doc

格式:doc   大小:3,628KB   页数:3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同名20559).doc

上传人:HShess 2022/4/18 文件大小:3.5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同名20559).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同名20559)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
编 著 者 名 单
主 编:吕正文
副主编:郑利敏
编 委(按姓氏笔画顺序)

付鹏
副主任医师
史承勇
副脑疝。
.

第二节 脑室穿刺
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脑室造影。
(2)抽取脑脊液标本行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
(3)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的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隙是否通畅。做脑室酚红(PSP)或靛胭脂试验等。

(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2)脑室内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286
神经外科分册
6
第一章 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
(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以改善手术区的暴露,常穿刺侧脑室,引流脑脊液。术后,尤其是在颅后窝术后,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
(4)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
(5)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时,将分流管脑室端置人侧脑室。
二、禁忌证
。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入脑室的危险。
,做脑室穿刺可引起病变出血,必须十分慎重。
3.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
,,穿刺须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并测量进针深度。
(1)额角穿剌(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术。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中线旁开2〜3cm, 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
(2)枕角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造影、侧脑室-小脑延髄池分流术和颅后窝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持续性脑脊液引流。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 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
286
神经外科分册
6
第一章 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
(3)侧脑室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心房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在外耳道上、后方各3cm处做颅骨钻孔后,用穿刺针垂直刺入。右利手 者禁经左侧穿刺,因易造成感觉性失语。
(4)经前囟穿刺: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经前囟侧角的最外端穿剌,其方向与额入法相同。前囟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刺入。前囟小者,针尖稍向外侧。
,铺巾,局部麻醉。以尖刀在选好的穿刺部位刺一小孔。
。以带管芯的穿刺针穿过骨孔,刺透硬脑膜,按上述方向逐渐进针,动作应平稳而缓慢,注意阻力的改变。至有脑脊液流出时, 拔除管芯,外接引流管及引流瓶。固定穿刺管。
四、注意事项
,避免感染扩散。

、过多释放脑脊液,以免引起颅内出血或小脑幕切迹上疝。
五、手术后并发症
,形成窦道。





286
神经外科分册
7
第一章 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
第三节 气管切开术
一、传统气管切开术
【适应证】
。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应 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因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呼吸道烧伤等引起喉肌麻痹, 咳嗽反射消失,以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呕吐物易进入气管不能咳出,可做气 管切开术,便于通过气管套管吸出分泌物,减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3.颈部外伤,为了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可行气管切开。有些头颈部大手术,为了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须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禁忌证】

(1)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
(2)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恶性肿瘤。
(3)解剖标志难以辨别。
2.相对禁忌证
(1)甲状腺增生肥大。
(2)气管切开部位曾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等)。
(3)出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