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BY一鸣
动物遗传学
名词解释:
遗传力:又称为遗传传递力,指遗传变量占总变量的比率,用以度量遗传因素对性状形成的影响程度,
是对后代性状进行选择的重要指标。
无义突变:碱基替代形成了终止密码,不对应于任何氨律,等位基因之间依然是相互别离, 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随着染色体片段互换而出现重组。
8、化学诱变的意义。
答:〔1〕理论上讲,对了解突变发生生化过程,认识基因结构和本质,了解诱变作用机理等方面比物理
诱变更方便。
〔2〕化学诱变具有特异性,即特定的诱变剂可以诱发特定类型的突变,有利于定向的诱变的进行。
〔3〕化学诱变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小,可以产生可育的有利突变。
9、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关系?
答:〔1〕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基因突变实质上是染色体微细结构的畸变。
〔2〕所不同的是染色体畸变比基因大得多,可以在光镜下观察到形态变化。
〔3〕染色体畸变只涉及到基因的位置,剂量和相互关系的改变,但某一个特定基因的内部却没有改变。
10、连锁遗传规律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答:理论研究的意义:〔1〕阐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即基因直接排列在染色体上。
〔2〕生物变异产生的最重要的理论解释之一。 〔3〕连锁遗传作图的理论基础 。
育种改进的理论基础:〔1〕有利基因的连锁遗传,以及通过交换产生的重组型个体为选择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和物种的繁荣。
〔2〕根据进化值估计后代可能出现的新类型及其比例,确定别离选择群体的大小。〔3〕间接选择。
11、非整倍体变异有哪些?
答:概念:指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不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比正常合子〔2n〕多或少一个染色体
〔1〕单体:指二倍体染色体组丧失一条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1
〔2〕三体:指二倍体染色体组多了一条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1
〔3〕双三体:指二倍体染色体组增加了二条不同的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1+1
〔4〕双单体:指二倍体染色体组丧失二条不同的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1-1
〔5〕缺体:指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全部丧失的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2
〔6〕多体:指有新增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2
概念:指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不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比正常合子〔2n〕多或少一个染色体
12、RNA与DNA分子的差异有哪些?
答:〔1〕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在RNA中含有核酸而不是脱氧核糖,另一个差异是RNA中含有U而不是T,此外,在RNA分子中还有少量的稀有碱基,如假尿嘧啶等。
〔2〕分子结构的差异性 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而RNA分子大多为单链结构,可以卷曲,以少量碱基相互配对形成一个或多个“环”,还可以进一步折叠成发夹状或其它形状的空间结构。
3
13、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
答:〔1〕数量性状受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共同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效果较微,但各对基因遗传方法式仍然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2〕各基因的效应相等。〔3〕各个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增效或减效作用。〔4〕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14、试述两对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有哪些类型?有什么意义
答:基因互作:细胞内各基因在决定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类型:〔1〕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