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语文买椟还珠教案
小学语文买椟还珠教案1
教学目标
★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① 老师范读,同学们标注拿不准的字音并注意停顿(教师出示PPT停顿处)
② 同学出声自由读,读准字音并能自由停顿。 ③ 教师指名读,纠正学生停顿错误。
3. 指名同学汇报生字。
4. 分析文言文
① 结合书下注释,同学自己标注理解。
② 教师重点分析书下五注释字词,使学生理解句意。
③ 小组讨论,回报文言文大意。
④ 同学讨论并总结文言文寓意。
5. 表达训练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改变成一个小故事,并汇报给大家,在表达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 给大家放一段改编的小动画。
③ 互相说一说你身边曾发生哪些买椟还珠的事例。
6. 作业
①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你改编的买椟还珠小故事讲给家长听。
② 背诵文言文
7.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为、薰、缀、饰、辑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只注重外表二不顾实质
小学语文买椟还珠教案3
教学目标:
,会写4个字。
,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买椟还珠”的寓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
;
;
。
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
战国晚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辑 玫瑰。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互相补充。
。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其:代词,他(楚人)。
。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
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 六.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撰写《新买椟还珠》。
。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