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植根沃土 回归本质.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植根沃土 回归本质.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2/4/1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植根沃土 回归本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植根沃土 回归本质
牛新建 静宁,一片古老而文明的热土。昔日,这里因伏羲“始画八卦”和女娲“炼石补天”而肇启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这里又因创造“静宁教育现象”,诞生“高考神话”而铸就了辉煌的教育品牌。1988年,隶属甘肃省平向未来的系统工程,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必须有全新的理念进行引导。静宁人创造性地将果园管理技术运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了“高位嫁接”、消除“大小年现象”、“单果管理”新理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静宁一直把教育作为首要的、超前的品牌来抓。通过教育,让静宁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大城市,走向世界;同时通过教育提升静宁的知名度,促进静宁的发展。静宁每年专科及高职上线4000多人,假如有3000多人在外地就业,静宁将来要少修3000道院;按一家4口人计算,4年之后,静宁少增加人口12000人;以每人2亩的口粮田来算,就为在静宁生存的人挤出24000亩耕地的生存空间。静宁高考一年可向外输送4到5个自然村的人口。

科学管理篇

多年来,静宁县各级党委、政府自觉把发展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教育发展的和谐环境,坚持和完善目标责任和竞争激励机制。
县教育主管部门狠抓落实,不断修订完善责任目标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全县教育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为了实施“高中带动战略”,2003年,召开了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提出了“规律、规模、规范、规格”的高中教育管理思路,采取“一校一策”的方式,从师资配备、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开创了全县高中“整体推进,校校开花”的发展格局。2004年,乡(镇)中心小学校长实行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了乡(镇)中心小学在小学教育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静宁县建立了民主推荐、异地任职、岗位培训、激励考核的校长队伍建设机制,坚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教育、善管理的标准选拔校长,制定了校长工作常规。县教育局要求校长必须带课、带好课,成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静宁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是按照教学骨干―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的路子走过来的。

设施建设篇

面对经济拮据,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静宁县建立了争取项目、县上配套、学校自筹、银行贷款、工队垫资、个人投资的筹资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学校为主体设计、招标、建设,教育部门协调、服务、监督的新机制,加快高中建设步伐。2002年以来,在静宁一中、成纪中学等7所高中全面实施改扩建工程,使高中规模翻了一番多,全县办学基础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为了合理布局,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静宁县将学校建设与城市改革、农村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据统计,2001年以来,,新建改建校舍建筑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小学124所,使标准化小学达到191所,占全县完全小学总数的56%。初中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为静宁教育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7年,县上投资500万元,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