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二级心理咨询师题库第二章社会心理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级心理咨询师题库第二章社会心理学.docx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4/18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级心理咨询师题库第二章社会心理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学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
〔1924 〕指出,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1925 〕认为,社会心理原有角色,这是〔角色失败〕。
53.作为老师,既须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须要是学生挚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
、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听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角色间冲突〕
55.由别人的推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
56.自我概念的形成及开展大致阅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终到心理自我〕。
5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系统性〕。
58.詹姆士〔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自尊=胜利/志向〕。
59.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展自我评价的结果。
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别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61.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人的社会动机、看法、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根底的。
62.人脑中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网络称为〔图式〕。
63.个体在已往阅历的根底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相识,称为〔自我图式〕。个体会在此根底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64.受〔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65.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依据以往的阅历,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展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6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67.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首因效应〕。
68.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69.首因效应的存在说明〔第一印象〕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说明往往是以其为依据来完成的。
70.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说明,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依次〕对印象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71.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
72.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般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状况下发生。
73.人们通过自己的阅历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74.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75.在有限阅历的根底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
76.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详细信息综合后,会依据保持逻辑一样性和情感一样性的原那么,形成〔总体印象〕。
77.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这是〔加法形式〕。
78.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依据
平均值的上下来形成对别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平均形式〕。
79.加权平均形式指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依据简洁的平均结果,而是依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权重〕 ,然后将其及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终加以平均。
80.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无视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依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形式被称为〔中心品质形式〕。
81.个体以确定的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展自我形象的限制,通过确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盼,这是〔印象管理〕。
82.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别人、公众及社会所承受,其行为表现必需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期盼〕。
83.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在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视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个良好的印象。
84.在印象管理时,为使别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成认自己某些小的缺乏,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自我抬高〕。
85.个体依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别人行为的缘由进展推想及推断的过程被称为〔归因〕。
86.存在于个体内部的缘由,如人格、品质、动机、看法、心情、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属于〔内归因〕。
87.在很多情境中,行为及事务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这样的单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
88.在行为的内因及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心情〕是易变性因素。
89.可控性缘由说明个体通过主观的努力可以变更行为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