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读《三国演义》有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三国演义》有感.docx

上传人:羹羹 2022/4/1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三国演义》有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这是某位我不知的学者对《演义》的评价。我认为这绝不是说整部小说百分之七十是历史,百分之三十是想象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这是某位我不知的学者对《演义》的评价。我认为这绝不是说整部小说百分之七十是历史,百分之三十是想象,而是虚指整部小说全部的主要历史事务,全部人物的总体形象与正史是相符的。也就是说,刘备的确忠厚过人,诸葛亮真的是智骇天地。那么,那三分区分于历史的虚构呢?
小说与历史,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主观色调的浓淡,而在总体情节主要以《三国志》为蓝本的前提下,主观思想的表达,最好的方式就是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但人本身是困难的,不行能脸谱化,所以为了突出人物最为显明的一种特质,以及将同类人的不同人物区分开,就须要对一种特质强化,而将其他特质弱化。于是就有了对于《三国志》某些掐头去尾,补充扩写想象的处理。而罗贯中对人物形象的处理真是相当的胜利,不仅将《三国志》已经形成的人物特质无限放大,更是将那些其他普遍的特质处理得令人叫绝。我就以刘备为例子。
刘备,鲁迅说他在《三国演义》中其仁似伪。明显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仁。而《演义》对这一点进行了相当的强化。比如三让徐州、三顾茅庐、摔阿斗、华容道放曹操等等。其中有的是无中生有,比如说摔阿斗、华荣道放曹操,有的像三让徐州,在我模糊的对于小时候看过的那本注音版的《三国志》的记忆中,刘备只让了一次徐州,而且更多的出于对时局、利益得失的考虑。《演义》明显是夸大了他的表现。但我们还是要看到刘备那些常人难以做到的仁德之举中,的确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史可考的,而且《三国志》中的确也貌似给过他忠厚这一评价。再者,这些仁举中有些是出于政治谋略和收买人心,但更多的是出于刘备真正的仁心。比如在《三国志》中也确有记载,在新野惨败后,刘备逃跑中还带上了十几万当阳民众,这让行军速度大大减慢。从这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刘备在生死关头还不忘百姓,为了苍生而宁可面对强敌,足以见其仁;二是十几万兵马随一人出逃,这绝不是刘备的强迫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当阳人真心实意地交朝气于刘备,足见其在当地深得民心,足以见其仁。










所以刘备确为仁德之主,而且他的仁的产生也是可以理解的:刘备与孙、曹不同,他早年社会地位极其低微,多少有农夫领袖的意思,长期的底层劳动中见识了百姓疾苦,自然也关怀百姓。
但正如前面说,小说是将其仁放大了,而刘备实际也有威猛而刚烈的一面,特殊是颇有心机的一面。而小说为了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