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大学生“保姆式”管理的弊端
摘 要:本文根据作者做辅导员四年来的工作经历,描述了高校“保姆式”管理的做法。讨论了“保姆式”管理为从事学生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带来的苦恼,以及“保姆式”管理阻碍大学生迅速成长、走向成熟、独立面向ity talents in colleges.
Key words:“nanny-style”management;student work;obstacles;comprehensive quality
一、绪论
前几天看到和我一样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发了一个帖子:学院的一名学生真幸福,妈妈每个周末都会到他的寝室给他洗衣服,带他出去吃东西,还会把整个寝室的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整个寝室的人都跟着沾光。妈妈打扫的寝室确实干净,在学院的文明寝室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看到这个贴子,我不由的想到当代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存在问题,有待考察。
父母陪读、随叫随到、事事照料,本来应该发生在幼儿园学生的身上,却偏偏在大学生身上时有出现。班主任陪同上课,辅导员陪同自习,在某些高校的学生工作文件中被提出,并要求班主任、辅导员认真执行。部分学生竟然雇佣钟点工,帮忙处理日常的琐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进入大学,本来是学生离开父母,独自与人相处的开始,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和高校都舍不得松开学生的手,盲目的认为他们还没有长大,所以出现了浩浩荡荡的陪读大军,很多高校也為陪读大军“开设绿灯”,为本校大学生提供“全职服务”。高校“保姆式”管理让从事学生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甚至整所高校牵着大学生的手,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如履薄冰。学生因为“保姆式”管理,永远长不大,无法独立完成本该在这个年龄段应该独立完成的事情。下面将从“保姆式”管理给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带来的苦恼,导致大学生不成熟,以及毕业后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展开介绍。
二、“保姆式”管理“累死”辅导员
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艺演出、运动会、社团联谊,比比皆是,这些活动本应该由学生策划、组织、实施,进而培养他们的能力。但是某些高校害怕学生出错,自认为学生没有这个能力,便将所有的工作落在辅导员的肩上,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做简简单单的观众,葬送了学生策划、组织能力的培养。辅导员要撰写策划方案,做资金预算,去跑场地和设备申请,组织节目彩排,鼓动学生参加并统计人数,现场要处理应急事件,最后要写总结,发新闻稿等等,这些才只是一次活动要做的事情。大学生除了以上的娱乐性活动外,还要学习先进思想,听学术报告,进行下乡活动等,这些都要辅导员全程包办。
另外,就是学生平时的申请事宜,比较集中的是奖学金申请、助学金申请、学费减免申请等,辅导员要组织学生讲座,教会他们如何一步一步的填好表格,而且辅导员要填好模板发到他们手里,即使是这样,在后期的申报和填表过程中,辅导员还会接到很多学生的咨询电话,最后收上来的表格还是有非常多的错,资料格式的审查、纠错、再打印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烦恼。最让辅导员苦恼的是入党事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记得自己入党申请书的日期,辅导员要帮助他们一个一个的查询,最可气的是下次再次填写资料的时候,又有很多学生不记得这个日期了。
这种“保姆式”管理使学生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下班回到家,也经常会接到学生的电话,有时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