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陶渊明的田园诗.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渊明的田园诗.doc

上传人:fyyouxi23 2022/4/19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渊明的田园诗
代表作:
饮酒〔其五〕
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翼!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在更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参加农业劳动以后,渊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民耕田的艰辛: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劳动,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诗人已认识到劳动是必要的,他对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对农民的苦难有了同情,并和农民之间有了经常性的交往: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之二)
由“相思〞到“言笑〞,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了相通的思想感情。再看?归园田居?之二:
-
. z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3  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
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渊明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这极鲜明地反映了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们看他的诗: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
-
. z
显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