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ICS
呈螺旋
状的加工品。
4 生长环境及产地选择
地理环境
宜选择北纬 21°~24°,海拔 800m~1 800m 区域。
环境空气质量
符合GB 3095的二级标准。
土壤(基质)环境质量
符合GB 15618的二级标准。
气候条件
2DB53/T 534—2013
日照时数>1 500h,年降雨量 900mm~1 300mm,无霜期≥300 d。
年平均气温 14℃~20℃,以 16℃~18℃为宜,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2℃,
≥10℃有效积温 5 000℃~6 000℃.
产地选择
选择光照较充足、通风向阳,通水、通电、通路,坡度<15°的南北向坡地或平地。
5 种苗培育
实生苗培育
种子采集
在隔离带1 000 m范围内无其它种类石斛的留种地,选择品种特性纯正、生长健壮的植株,在4月~
8月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母本授粉后立即摘除唇瓣,及时挂牌标志,开花授粉后6个月,选择中部明
显膨大、饱满、健康的成熟蒴果采收。
种子贮藏
采收的蒴果置室内常温下存放,保持通风良好,长期保存时,宜置于5℃的保鲜柜中。
播种
方法:将采收的蒴果切开,取出种子,按 1 份种子 1 000份清水的重量比例调和后喷洒于育苗
基质上,保持基质湿润。也可按 1 份种子 1 000 份鲜牛粪的重量比例充分拌匀后,涂抹于育苗基质上,
保持基质湿润。
时间:立夏前后 10 d~20 d。
组培苗培育
培养基的配制与处理
按照 MS 或 N6 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用灌装机分装到培养瓶中。培养瓶选用直径为 10 cm、高 14
cm 的玻璃瓶或 PVC 瓶,每瓶约装 20 mL~30 mL 培养基。分装后,用带有透气孔的塑料盖进行封口,放
入高压灭菌锅中高压灭菌 20min。
播种萌发
从生长健壮的植株上,选取发育正常、果龄为 6 个月的饱满蒴果,将其清洗、灭菌,在无菌条件下
取出种子接到备好的培养瓶中,在培养架上培养两个月,至种子萌发生长为原球茎,原球茎继代控制在
8 代~10 代。
小苗培养
将原球茎转入继代培养基中培养两个月,即成小苗。
中苗培养
选择健康小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培养两个月,即成中苗。
3DB53/T 534—2013
生根培养
选择健康中苗转入适宜生根的 MS 继代培养基中培养一个月,至苗长出根系。
晒苗
将长出根系的生根苗,移入晒苗房进行晒苗。晒苗房温度宜在22℃~28℃,相对湿度30%~35%,光
照强度2 000 Lux~3 500 Lux。时间为两个月。
炼苗
待小苗株高约4 cm时,移入炼苗房进行晒苗。晒苗房温度宜在15℃~35℃,相对湿度60%~85%,光
照强度6 000 Lux~7 500 Lux,时间为7 d~15 d。炼苗后可将种苗出瓶,也可在炼苗棚中再炼苗三个
月,成为驯化苗。
扦插苗培育
在11月~12月,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鲜茎条,经阳光曝晒使其切口收缩,茎条适当失水后,
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常温存放。立春后适当加温,见芽见根时,以每段2节~3节切断,平置或斜插于培
养基质中,遮光,保持插床阴凉湿润。
高芽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