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公示.docx

格式:docx   大小:782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公示.docx

上传人:小雄 2022/4/20 文件大小:7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公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污染影响类)
项目名称: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建筑用石加工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21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十二、建材10、矿石碎料和板材边角 料、石粉综合利用生产及工艺装备开发”。并于2021年5月13日取得了 新罗区区发展和改革局的“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明”表(见附件3)o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福建省当前的产业政策要求。

根据《关于在全省推广应用机制砂的通知》(闽建建[2014]7号文), 机制砂行业准入条件及机制砂生产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要求见表1-1。
表L1本项目与《关于在全省推广应用机制砂的通知》的符合性
《关于在全省推广应用机制砂的通知》 要求
项目情况
符合 性
1、机制砂项目应符合产业政策、产业 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 策、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见附件4)。
符合
2、机制砂项目应取得土地预审、矿山 开采许可证(利用废矿石、工业和建筑 等废弃物生产机制砂的项目不需矿山 开采许可证,但要提供可满足生产需要 的相关废弃物的证明材料)。
项目所需原料一漳平市名强 石料场,原料来源有保障。
符合
3、企业生产设备应具备年生产机制砂 50万nf以上的能力,对综合利用尾矿、 废矿石、工业和建筑等废弃物生产机制 砂的项目,其生产能力要求可适当放 宽。
本项目为建筑废弃物、废石 综合利用,生产规模为年加 工建筑废弃物、废石100万 立方米(即年产机制砂50万 立方米、23万吨碎石),符合 要求。
符合
4、企业具备生产机制砂必备的破碎、 整形、除尘和多道筛分等制砂生产和辅 助设备及封闭式生产流程,整形设备应 是立轴冲击式破碎机或棒磨机等先进 设备,确保所生产的机制砂级配具有可 调性,以满足混凝土的生产要求。
本项目采用破碎制砂机及多 道筛分工序,破碎制砂机为 封闭式生产,并采用湿法破 碎制砂。
符合
5、新建、改建、扩建机制砂项目应依 法办理环评审批手续,项目配套建设的 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严格落实环保“三同 时”制度,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及 时向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并进行排 污申报。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正在依 法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符合
6、机制砂项目规划建设应远离居民区、 医院、学校等环境噪声敏感目标,并配 套建设相应的隔音、降噪设施;涉及到 矿山开采,应具备矿山资源开采许可条 件,并采取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措施;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新建、扩 建、改建机制砂项目。
本项目远离环境敏感目标, 并配套建设相应的隔音、降 噪设施。
符合
7、机制砂项目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破碎、筛分等工序应在封闭厂房内进 行,不得露天作业,各产尘点应配套建 设相应的除尘、抑尘设施,确保颗粒物 达标排放。原料及成品堆放应配套“三 防”措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地面 冲洗水应经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得外 排;产生的石粉、碎石渣、沉淀渣等废 弃物应循环综合利用,不得随意倾倒, 造成环境污染。
本项目采用清洁的生产工 艺,采用湿法破碎,确保颗 粒物达标排放。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废水经浓密灌处理后 循环使用不外排;生产过程 产生的沉淀渣外售,不外排。
符合
由上表可知,项目的建设符合《关于在全省推广应用机制砂的通知》 (闽建建[2014] 7号文)中的相关要求。

建筑用石加工有限公司拟建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位于新 罗区苏坂镇美山村北山嫩,建设用地租用苏坂镇美山村民委员会闲置用 地,(16333m2),该地块不侵占生态公益林,不占 用基本农田。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新罗区苏坂镇总体规划。项目选址基 本适宜。(土地情况说明见附件4、场地租赁合同见附件5)
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建筑用石加工有限公司拟投资5008万元建设“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 目”。项目位于新罗区苏坂镇美山村北山嫩,建设用地租用苏坂镇美山村民委 员会闲置用地(场地租赁合同见附件5),占地面积16333m2,主要是利用分 选、剔除和破碎等工艺对建筑废弃物、废石进行加工再利用。(原料购销合同 见附件6)
建设
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7月16日修订)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本 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版),本项目属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