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铃薯的贮藏
第1页,此课件共17页哦
目录
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
马铃薯的科学贮藏
贮藏的环境条件
入窖前进行薯窖的清理和消毒
影响马铃薯贮藏和新鲜度的主要因素
窖容量计算
新开发的马铃薯保鲜措施
第2页,此课件此课件共17页哦
药物贮藏方法:
98%萘乙酸∶丙酮∶细泥土∶马铃薯
=1∶2∶100∶3300。
以500公斤薯块为例,需要98%萘乙酸甲酯15克,溶解在30克丙酮或酒精中,再慢慢拌入1~,快速充分拌和后,装入纱布或细麻布袋中,将药物均匀地撒在500公斤薯块上,药物要现用现配。在贮藏时,四周可遮盖1~2层纸板,使药物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挥发。药物处理的时间以收获后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即在休眠期)。否则,经过休眠期开始萌芽的马铃薯即使用药物处理,仍不能抑制发芽。
第6页,此课件共17页哦
三、贮藏的环境条件
热:贮存期热有四个来源包括:原有热(块茎自身原有的热量),呼吸热(块茎呼吸产生的热量),外来热(窖外空气流入窖内的热量)和土地热(从地下传导到土壤中的暖流)。其中土地热是贮窖利用的热量主要来源。
温度:贮存与湿度至关密切,在-5℃条件下2小时受冻,4小时冻透,长期在0℃条件下芽生长力减弱,种薯适宜贮藏温度1-3℃产量最高。
湿度:贮藏期温度变化安全范围在80-93%。湿度适当可减少自然损耗和利于块茎保鲜,过湿易促使块茎早发芽,过干则易造成块茎失水变软,皱缩失去饱满度。
通风:可调节窖内空气流通,通入新鲜空气,增加氧气,排除积聚的二氧化碳,保证块茎呼吸,进而保证块茎的田间发芽和幼苗健壮。
光:贮存条件不好能创造一定光照条件,使表皮变绿。
第7页,此课件共17页哦
四、入窖前进行薯窖的清理和消毒
1、搞好田间管理,提高块茎耐贮能力 :
一是搞好田间病害的防治
二是配方施肥,少施氮肥
三是提前杀秧促进薯皮老化
2、入窖前进行薯窖的清理和消毒
使用过的薯窖,避免不了要残存一些薯块带来的土壤,残、烂、废薯等,这些东西上都会附着杂种真菌和细菌,接触过薯块的墙壁、通风道、通风沟、垫板等也会附着病原菌,如果不经处理就使用,肯定会成为下次存贮茎块的菌源,所以必须认真进行清理和消毒灭菌。
首先是把薯窖地表的土和一些残存的杂物清理出去,窖内不留死角。同时,要运进新从山上或河滩取回来的沙土,均匀铺垫到地面上。然后,对墙壁等全方位进行消毒。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墙壁、地面、通风道喷雾消毒。也可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消毒,施药后密闭36小时以上,然后通风,也可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熏蒸。
3、搞好整理,保证块茎入窖的质量
第8页,此课件共17页哦
五、影响马铃薯贮藏和新鲜度的主要因素
马铃薯收获以后,仍然是一个活动的有机体,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仍进行着新陈代谢,这是影响马铃薯贮藏和新鲜度的主要因素。
第9页,此课件共17页哦
第一个阶级称薯块成熟期,即贮藏早期。薯块表皮尚未完全木栓化,水分蒸发,重量显著减少,加以温度较高,容易积聚水汽而引起薯块的腐烂。约经20—35天的后熟作用后,表皮充分木栓化,随着蒸发强度和呼吸强度的逐渐减弱,而转入休眠状态。
木栓化:是细胞壁内渗入了脂肪性的木栓质的结果。木栓化的细胞壁不透水和空气,细胞内原生质与周围环境隔绝而死亡。木栓化细胞有保护作用,如树皮外面的粗皮就是由木栓化细胞组成的木栓组织
第10页,此课件共17页哦
第二阶级,称为薯块静止期,即贮藏中期。
呼吸作用减慢,养分消耗减低到最低程度。如果在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使薯块的休眠期保持较长的时间,一般可达两个月左右,最长可达4个多月。如控制好温度,可以按需要促进其迅速通过休眠期,也可延长休眠期,进行被迫休眠
第11页,此课件共17页哦
第三阶级,为休眠后期。此时马铃薯的休眠终止,呼吸作用又转旺盛;同时由于呼吸产生热量的积聚而使贮藏温度升高,促使薯块迅速发芽。此时,薯块重量减轻程度与萌芽程度成正比。期间如能保持一定的低温条件,并加强贮藏所通风,使包装内的O2和CO2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可使块茎处于被迫休眠状态而延迟萌芽,这对增加马铃薯的保鲜贮藏期十分重要。
第12页,此课件共17页哦
收获后在阴凉通风处预贮时,挑选无病虫伤,不萎蔫的块茎装筐,每筐装20—25kg。在冷库中码垛。垛内、垛间应留空隙以利空气流通。
第13页,此课件共17页哦
贮藏初期,隔2周左右应翻垛检查一次,剔除腐烂块茎。以后每隔一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