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长征七号”们的长征之路“十三五”期间, 嫦娥四号任务全面启动, 嫦娥五号进入决战阶段, 北斗导航系统加速全球组网,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发射对接, 高分三号卫星、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以及硬 X 射线调制望远镜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科学新型卫星将实施发射…… 6月 25 日晚, 全新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距南海边 800 米的发射平台上腾空而起,拖曳着一束耀眼的白色尾焰,飞越大海,飞向太空。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指挥中心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张涛, 一直注视着这个全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到尾焰消失在夜空为止。“长征七号”的长征之路刚刚开始,未来,它将承担更多使命!”张涛说,“‘长征七号’就像是我们的‘孩子’,送她出征,就像送自己的孩子去高考。”“长征七号”、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双首飞成功,这是又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历史的夜晚, 南海之滨, 中国航天事业, 拉开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大幕,踏上了面向大海星辰的新征途。“‘长征七号’成功首飞,意味着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已拉开大幕。”长七首飞成功当晚,中表示。一枚全新的火箭“除了腰围没变,其他都变了”,张涛不止一次对媒体这样介绍“长七”, 相比功勋卓著的长征四号,“长征七号”外形和尺寸大致相似, 助推 2 器直径仍然是标准的 米直径, 芯级直径为 米, 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强调,“这是一枚全新的火箭”。“新动力、新布局、新环境、新结构、新体制、新测发”,“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小军用 6个“新”来形容这个“长征”火箭家族里的小弟弟。“长征七号”可谓八年磨一剑, 最根本的变化来自动力系统。它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 一举将我国中型运载火箭低轨道的运载能力由 吨提高至 吨, 达到。“心脏”也更强壮了,张涛说,“长七”使用全新的动力系统,两台发动机都是新的,全新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除此之外, 仅从外观上看, 长七的“颜值”更高了, 比起此前的长征系列火箭,长七的“腿”明显变长了,更协调、更美观。所谓的“腿”, 指的是“长征七号”的4 个推进器,长约 27 米的助推器,接近现役火箭助推器长度的 2 倍。这种改变,意味着要对火箭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更新。传统火箭固定助推器需要两个捆绑点,而“长征七号”又增加了一个捆绑点, 相对现役火箭静定的捆绑方案, 载荷、捆绑装置等设计难度大大增加、可靠性大幅提升。此外,“长征七号”是我国第一枚全数字火箭,采用了三维设计,打通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三维流程, 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迈入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大门。“长征七号”是开启我国航天事业新征程的奠基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指挥部主任周凤广说。“长征七号”首飞成功, 国际上赞扬声一片, 日本火箭协会理事吉田 3 久信说,“长征七号”火箭使用液氧煤油, 不仅环保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 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非常适合中国今后发射货运飞船等。”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专家热罗姆? 维拉分析说,“长征七号”可在不变更发动机和火箭各级的情况下加装不同的助推器,并使这些‘模块’协同工作。”放眼国际做横向比较,“长征七号”也丝毫不落下风,俄罗斯的“联盟”系列中型火箭, 美国的“安塔瑞斯”火箭、印度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和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