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价
2021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设定:以允许并合理的最大浓度、最大容量单次或一日内2~3次给予动物。
体重:雌雄分别进行组间比较。
详细报告试验过程中动物出现的异常表现,计算出动物总给药量g/kg(或以含生药量g/kg表示),即动物的最大给药量,推算出相当于临床拟用药量的倍数,评价受试物毒性大小。
犬急性毒性试验(近似致死剂量法)
动物试验前隔夜禁食不禁水,根据小动物毒性实验,参照药物临床实验治疗使用量,估计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和死亡的剂量范围,按50%递增法,设计出含10-20个剂量序列表。
以最大给药剂量预实验一条犬,根据情况完成下列步骤:
若出现死亡或明显毒性反应,由剂量序列表中找出可能的致死剂量范围,在此范围内,每间隔一个剂量染毒一只动物,测出最低致死剂量和最高非致死剂量,然后用两者之间的剂量染毒一只动物,则此剂量即为近似致死剂量。
若没有死亡或没有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则按照最大给药剂量实验放样观察药物的可能毒性反应。
同时平行实验作为对照组。
检测指标
常规观察
1 中毒表现:犬给药后密切观察4个小时。此后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连续观察14天。观察动物的体重变化、饮食、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并记录中毒死亡时间,中毒反应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恢复期是否可逆,动物最短死亡时间,最长死亡时间,平均死亡时间等,报告近似致死剂量和最大耐受剂量。
2 剖 检:动物死亡应及时剖检,其他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大体解剖,记录病变情况,主要观察心脏、肺脏、肾脏、肝脏、脾脏、胃肠道等内脏,观察是否有出血点、水肿等异常情况,并作书面记录。当发现器官出现体积、颜色、质地等改变时须进行病理检查。
对于创新药物,还可进行以下指标检测(体重、摄食量、体温、心电图等指标可酌情增加1-2次检测)。
二、中药新药长期毒性试验
对动物反复多次连续给药的毒性试验
试验的目的
1、反复多次给药的情况下,实验动物 出现的毒性反应、量效关系、主要的靶器官、损害程度及其可逆性。
2、获得反复给药情况下,实验动物能
耐受的剂量范围及无毒性反应的安全范围。
一般药物的长期毒性研究给药期限表
药物临床疗程
大鼠长期毒性研究给药期限
可以支持的临床研究阶段
单次
2周
Ⅰ、Ⅱ、Ⅲ期
≤2周
1个月
Ⅰ、Ⅱ、Ⅲ期
>2周*
1个月
Ⅰ期
≤1个月
1个月
Ⅱ期
3个月
Ⅲ期
≤3个月
3个月
Ⅱ期
6个月
Ⅲ期
≤6个月
6个月
Ⅱ期
6个月
Ⅲ期
>6个月
6个月
Ⅱ期
6个月
Ⅲ期
动 物
SPF级SD或Wistar健康大鼠,一般每组10~30只(若药物毒性大,或试验周期为6个月,每组应增加10只动物), 6~9周龄,动物体重差异应在平均体重的20%之内,应有动物质量合格证书。
试验周期3个月以上可选5~6周龄大鼠。
每组雌雄各半,雌性应未孕。如临床为单性别用药,应采用相应的单一性别的动物。
饲养管理
饲料应有合格证,写明供应单位、批号、检测报告等。
动物饲养应在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动物房内进行。
大鼠每笼不宜超过5只,雌雄分笼饲养。
试验前适应性饲养,一般观察5~7天,应作好观察记录。
受试物
受试物一般为中试样品,应和药效、一般药理、急性毒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用药有相同的质量标准。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
应有受试物名称或代号、提供单位、批号、保存条件、使用注意事项等。
溶媒或赋形剂要注明批号、提供单位等。
分 组一般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则给予相应的溶媒或赋形剂;若溶媒或赋形剂有毒性,则应增设空白对照组(蒸馏水)。
给 药
1 给药途径
一般要求与临床给药途径一致,若不同则充分说明理由。
口服可采用直接灌胃给药。
临床静脉注射的药物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特殊情况另作说明。
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剂量设计
低剂量原则上应高于动物药效学试验的等效剂量或预期的临床治疗剂量的等效剂量。高剂量原则上应使动物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甚至可引起少数动物死亡。高、低剂量组之间应再设一个中剂量组。
对中药复方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长毒可允许的最大浓度和最大剂量作为高剂量。
剂量设计参考方法
临床剂量法:中药、天然药物的复方制剂多根据拟推荐临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