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编辑课件
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悲断肠。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编辑课件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编辑课件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编辑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编辑课件
掌握生字读音;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充满感情的朗读 ;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词义。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编辑课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移情及物
编辑课件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编辑课件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编辑课件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
编辑课件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且如此 。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女子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编辑课件
自学指导1、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2、落日和断鸿在词中比喻的是什么?
3、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这又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4、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吴钩、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有哪些含义?
编辑课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长天 楚天
秋水
编辑课件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远山
编辑课件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
断鸿
编辑课件
2、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3、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编辑课件
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断鸿哀鸣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气势阔大、笔力遒劲、磊落的胸襟
比喻,清秀之美。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楚天千里、江水无际
山景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
报国无路
壮志难酬
编辑课件
看、拍、会、登
“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