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交流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主要动因;基本做法;初步效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改善我市乡局级领导班子结构、着眼于在实践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选调程序坚持民主公开、挂职方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分别提出明确要求。
2、选调对象坚持好中选优。坚持“好中选优”就是综合素质优,具有干部任用的政治条件;工作能力强,在本职岗位具有较好的工作实绩;群众基础好,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得票率处于前列;发展潜力足,经过培养锻炼,能够担当重任。我们把个人自荐作为检验年轻干部是否愿意接受组织挑癣经受组织考验的前提。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后有201人直接到市委组织部参加了报名,一大批年轻干部进入到组织部门的视野。组织部在个人报名、组织举荐的基础上,结合后备干部推荐等情况确定考察预备人选58名,又到所在班子成员中组织了两轮民主推荐,进行了定向考察或差额考察,确定了35名挂职干部(其中:乡镇到部门挂职干部12名、机关到乡镇挂职干部23名)。,35岁以下的16名、占46%,大学学历19名、%,女干部4名,非党干部7名。他们既有已具备提拔条件、相对成熟的后备干部,又有着眼于班子长远建设,综合素质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干部。
3、挂职方式实行交叉互补。挂职单位主要考虑市综合经济部门、新农村建设相关部门、乡镇和园区。挂职对象的安排以丰富阅历、有利于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前提。原在党群工作岗位的安排到经济部门,增强经济工作能力;原在基层一线的安排到综合部门,增强宏观决策能力;原来工作经历单一的安排到信访等部门,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等。
4、日常管理实行跟踪帮带。为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双向挂职交流作为一项制度。为保证双向交流挂职工作落到实处,务求实效,使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能够真正得到培养和锻炼,防止挂职“挂空”,市委组织部又专门制定了八项具体管理制度:
一是目标管理制度。把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挂职单位负责日常培养管理,市委组织部负责全程跟踪与培养、教育与管理、检查与监督。
二是工作联系制度。挂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培养锻炼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根据挂职干部分工或协助分工情况,确定相应领导班子成员与挂职干部直接联系,制定培养措施,做好传帮带,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是培训教育制度。有计划地强化对挂职干部的学习教育与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加强理论培训,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的集中学习、交流和研讨,组织2次以上的参观考察活动。对未达到本科学历层次的统一组织学历培训。
四是实践锻炼制度。参与挂职单位领导班子分工或协助有关领导分管相关方面工作。到乡镇挂职主要参与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的分工,到机关挂职主要参与涉及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城市建设和带有全局性工作的分工,并有针对性地参与一些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切实做到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强化对挂职干部的实践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