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故乡的中秋节作文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在家乡,弄不清是哪里哪年哪代传下来的有中秋节吃粽子的风俗。
小时候,如盼着过年一样盼着过中秋节,缘由是想融入光明而喧闹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
每到中秋故乡的中秋节作文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在家乡,弄不清是哪里哪年哪代传下来的有中秋节吃粽子的风俗。
小时候,如盼着过年一样盼着过中秋节,缘由是想融入光明而喧闹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
每到中秋节前两天,家家户户都在水缸上架根铁棒什么的,然后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烧,烧后的灰则顺势掉落到水缸里,等到灰满水缸,让它泡两天。直到农历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淘米洗棕叶动手包粽子。粽子的包法真是够讲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稳、扎得紧、角分明“。看那足有15厘米宽大长长的棕叶,必需是簇新的,摘回来后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需是用泡过稻草灰后滤干净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则包出的粽子颜色不黄不中看,吃起来味道也是淡淡的。粽子的四个角哪怕有一个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讽刺而返工。粽子的个儿也够大的,在我们家乡,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包出两到三个粽子。有些特色粽子里面还会掺些不同的肉类、花生米、板栗等什么的,其味吃起来怎么形容好都不过分。
小时候也曾试着学包过粽子,尽管大人们耐性地教,但因为劲小,包出来的粽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却要离开家修自己的学业去了,所以包粽子的技艺始终没有学到手。每年过中秋节,我们小孩都只能围着大人叫快点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说说笑笑嘻嘻闹闹忙东忙西的也要三、四个小时后才能包好,而粽子真正出锅,却要到中秋节的早晨四点以后。因为要贪第一个吃粽子,很多小孩都几乎养成了不吃到粽子不睡觉的习惯。大人也理解这种奢望,但又怕小孩干等焦急,于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时候差不多了,嘿!风景这边独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声,小孩的应答声此起彼伏,犹如田间里的青蛙奏着欢快的乐曲。
其实,粽子的吃法一样地也有讲究。刚出锅的粽子尽管香喷可口,但不宜多吃。记得刚上学那一会儿过中秋节,我吵着一口气吃了四个刚出锅的热粽子,阅历老到的父亲再怎么劝我也没劝得住。结果连续两天没有吃东西,胃里还咕噜咕噜地闹了几天,从今再也不敢贪吃了。
童年的中秋节,不知过了多少个不眠而欢乐的夜晚。时过境迁,多少往事都已处在朦胧之中几乎渐忘,唯有那香喷喷的粽子,还时常浮在眼前。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2
八月十五月儿圆,转瞬间,中秋节就来临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总是在心里。总是会不自觉的想起自己曾经在家的日子,我也一样不例外。
还记的那个小时候的日子,虽然当时的自己经常会被学习中的难题困扰,总是会应为年龄小而被长辈们戏弄,但是,在回忆中,拿真是一段美妙又无忧的日子。
而在那时候,中秋节也是特别喧闹的,每每到了这一天,家中的亲人们,都像不知多久商议好了一样,各自动身探望。而我们,也会随着家人的潮流,向着叔叔或者伯伯家中走去。但是,最终无论我们是从哪里动身,经过了哪些地方,我们的终点都未曾变过,那就是爷爷居住的老家。
我们家中的人虽然都住得很远,但是每到这天,还是不忘回到这里,带着各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