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中的爱国情怀.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中的爱国情怀.docx

上传人:brozn 2022/4/21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中的爱国情怀.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中的爱国情怀
裕安区城南镇中心小学 杨倩
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枝奇葩,,有的揭露入侵者的残暴凶残;有的热情讴歌民族英雄,爱国将士;有的直抒报国之志,表现民族自古诗中的爱国情怀
裕安区城南镇中心小学 杨倩
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枝奇葩,,有的揭露入侵者的残暴凶残;有的热情讴歌民族英雄,爱国将士;有的直抒报国之志,表现民族自尊心;有的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抒亡国之痛,去国之恨,思国之情;也有提醒陷落区人民的痛苦,企盼收复失地,,可以说诗人都使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 
   较早的代表人物要首推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忧国忧民,满腔热忱,却不被昏庸的楚怀王任用,,在他的代表作《离骚》里,诗人写道:“岂余身之惮秧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不是害怕自身遭到祸害,只是担忧国家会一败涂地。)“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泣涕长叹,只为人民的困难。在《国殇》一诗中,屈原更是刻画了忠勇坚强,冒死迎敌进展惨烈搏杀的战士形象,讴歌他们英灵永在,浩气长存,,贯穿屈原的一生,熔铸了他的人格,辉映着他的诗品。 
   爱国诗一直在诗歌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辉。曹植在《白马篇》中唱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杂诗七首》中也表示了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优”。晋代傅咸《左转诗》中也有“死而利国,以为己荣”的句子。我们初中教科书中的《木兰诗》,更是表现了女子为国杀敌的豪情。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爱国诗词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开展,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原得此身长报国,何须身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等。唐代社会经济开展很快,统治阶级拓疆掠土,唐王朝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在这种背景下,立功边庭,名垂青史一直是文人最为向往的。这种豪情在李贺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在《南园十三首》中大抒报国立功之志,其中一首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假设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宝剑名;凌烟阁,唐太宗曾记叙功臣的名字,放在凌烟阁。)身体多病,一向羸弱的李贺也要拿起利剑,攻城拔寨,博取万户侯,名垂青史。 
   唐代著名诗人中,杜甫也写了不少爱国诗歌。但由于杜甫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中,所以他的诗总饱含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哀痛,如《春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三吏”,“三别”等. 
   爱国诗词的大开展出如今宋代,尤其在南宋。在靖康之变后,南宋统治者偏居一隅,尽管统治集团屈节求和,但人民的爱国热情异常高涨,反映到文学中,就是爱国诗词的大发扬。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参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这是陆游于宋孝宗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