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理解合唱艺术? 我国早期的合唱受俄罗斯的影响很深,模仿苏联红旗歌舞团的演唱, 声音饱满、雄壮, 但吐字不清, 声音位置不高, 过于靠后, 歌唱的声音线条不清晰, 和声浑浊, 音高老往下掉。“红旗”是属于类似中国总政歌舞团性质的团体, 有其鼓舞士气的首要任务。其实从 70 年代,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已经开始采用意大利发声方式来唱了。八十年代后期普及、学习意大利美声唱法后, 我国的合唱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将意大利美声发声应用于合唱之中, 合唱的声音不再是口号式的吼声一片了, 也开始柔美、抒情了, 欧洲的合唱曲目也上了舞台。但仔细听我国合唱团的演唱,与欧洲合唱团的演唱进行比较, 发现欧洲的合唱, 声音清晰、轻松, 弱声、假声的控制非常细致, 声音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 而且是“直声”(不颤抖的声音), 和声清新丰满; 而我们演唱的外国合唱歌曲觉得怎么也不象, 听着就是中国味的。最强烈的印象是我们合唱的声音还是过于响、过于亮, 每个音颤抖得厉害, 做不到“高位直声”, 大家很卖力, 始终在用一种“响亮”的声音色彩来演唱, 始终残留着俄罗斯流派的痕迹。声音弱不下来,或者弱下来就虚掉了,因此,合唱的强弱处理不明显、不到位, 缺少艺术魅力; 再则, 合唱队员的声音个性太突出, 感觉是很多歌手的集合体, 有的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声状态, 有的合唱团的发声统一了, 却统一到了一个不正确的状态。因此, 我们演唱的和声不清晰、音效模糊。这是我国合唱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更谈不上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合唱的发展。我们合唱团员的排练是很认真的, 可是我们有的合唱队员过于卖力了,他们惟恐自己的声音不够大、别人听不到, 自己听不到, 60 人的合唱队有 5 个人这样想, 那么合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专业团也不例外, 每个合唱队员都想把个人的演唱技巧淋漓尽致地运用到合唱中去, 个个把声音做得饱饱满满的, 唱得气息足足的。中央合唱团的演唱, 单拿出来都是出类拔萃的歌唱家,可是和在一起唱就是不好听。对业余合唱团,结合我们现有的条件来说,每个团员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唱准自己声部的旋律, 歌词咬字准确, 统一, 清晰。在此基础上, 还应做到每个人不要只想着突出自己的声音, 学会与自己所在的声部的团员在声音上融合, 然后逐步融入整支合唱团。在合唱团唱歌, 耳朵里都要听着其他人的演唱, 然后慢慢的找一个与大家统一的歌唱状态。虽然业余合唱团的团员们声音统一很困难,需要很久的磨合才行,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习惯的方法去发声, 那是无论如何也出不来美妙的和声效果的。我们已经掌握了作品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之后, 下一步就是争取让自己的声音和大家一齐统一到一个正确的状态。简而言之, 对合唱声音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在“高位直声”的基础上做到“强而不炸, 弱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其实,中华民族是非常善于歌唱的民族,不但我们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民族唱法, 即使是在美声唱法方面, 我国也有象戴玉强, 廖昌永这样的在世界上有一定名气与水平的音乐家。杨鸿年老师指导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 更是享有“世界七大童声合唱团”之一的美誉。单就学生合唱团来讲, 南开合唱团, 天大北洋合唱团, 北京工业大学合唱团都曾经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优异的成绩。可是我们的合唱从整体上来看却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