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4/21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妊娠女性各46例,分ticeffectandthepredictionofprognosisandoutcome.
[Keywords]Pregnancy;Hypertension;D-dimer;Coagulation
妊娠期高血压,近年来在我国临床产科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目前全社会公认的危害性较大的妊娠期并发症。正常生理状态下,妊娠女性的血液会处于一种高凝状态下,从而导致凝血因子浓度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两项指标的水平就会明显的缩短;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则升高,显著增强了血小板的生理学特性,红细胞大量的聚集,从而能够为产后对产妇进行迅速而有效的止血,提供积极的条件[1]。但该生理性变化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由于该变化的出现,会达到增加妊娠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可能。与正常的健康妊娠女性相比较而言,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状的孕妇,发生出血等不良事件的风险性会更大,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导致胎儿窘迫、反复流产、早产、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对母婴身心、生命安全,家属心理状态,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2]。本文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妊娠女性各4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照组中年龄19-41岁,±;研究2组年龄19-39岁,±;未产29例,经产17例;孕周21-35周,±;孕次1-7次,±;研究1组年龄21-38岁,±;未产31例,经产15例;孕周21-38周,±;孕次1-7次,±;高血压发病时间1-9周,±。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对象在入组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的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均于当日或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mL,采用柠檬酸钠实施抗凝处理后,在3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持续10min左右的离心处理,取上层血浆作为待检测的标本,置于-70℃的环境当中待检测,整个检测操作需要在标本制作完成够的2小时内完成。选择我院现有的仪器及配套的试剂,按照说明书的具体要求,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

当D-;当凝血酶原时间低于10s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凝血酶时间低于14s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12s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3]。

(1)三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