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大坝安全监测解决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884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坝安全监测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woyaonulifacai 2022/4/21 文件大小:8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坝安全监测解决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 概论3
1。1 系统概览ﻩ3
1.2 历史回望ﻩ3
1。3 现状分析ﻩ4
1。4 目标阐述ﻩ4
第2章 总体设计ﻩ6
2.1 设计原则及依据6
系统体系结构ﻩ7
2。3 信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达到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处理标准化、分析科学化,有效地提高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预报的准确性、可靠性,更好地为各级大坝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设计
设计原则及依据
设计原则
实用性
—30~+60℃、湿度95%以上及规定水压条件下正常工作,能防雷和抗电磁干扰,系统中各测值宜变换为标准数字量输出。操作简单,安装、埋设方便,易于维护。
准确性
对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而言,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因此该系统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等工作环节的设备选型和技术处理上要充分考虑误差控制和误差处理,确保提高系统整体的准确性。
可靠性
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具有独立于自动监测量仪器的人工观测接口。
先进性
力求高起点,既满足现实需求,又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确保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与当前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并便于系统的扩展、升级和优化.
开放性
坚持统一标准,采用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统一设计,按开放式系统的要求选择设备,组建系统,以利于调整和扩展,便于信息的共享。
经济性
系统设计时坚持经济性原则,在功能和采集范围上可多可少,可大可小,以满足不同投资规模和不同建设规模的需要,,设备间连线简单,施工费用极低。整体优化设计,强化软件,简化硬件,降低了设备造价。
设计依据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DLJ202—8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水电工程测量规范》(DLJ202—81);
《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3);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 5013);
《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69-96);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
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业务需求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由采集层、通信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5部分组成。系统体系结构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
图1 系统体系结构图
采集层
采集层是信息来源的基础,通过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来完成,主要监测项目为: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横向和纵向)、垂直位移(竖向位移)坝体及坝基倾斜、表面接缝和裂缝监测。对于土石坝除设有上述变形(称之为表面变形)监测项目外,、分层水平位移、界面位移及深层应变观测。对于混凝土面板坝还有混凝土面板变形监测,具体包括表面位移、挠度、应变及接缝开度监测。另外岸坡及基岩表面和深层位移监测也属变形监测.
渗流监测
混凝土坝渗流监测包括坝基和坝体扬压力、坝基和坝体渗漏量、绕坝渗流和地下水位监测。
土石坝渗流监测包括坝体渗流压力、坝基渗流压力、绕坝渗流、渗流量监测。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或压力(应力)监测
混凝土坝的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包括混土的应力和应变、无应力、钢筋应力、钢板应力、坝体和坝基温度、接缝和裂缝开度监测。
土石坝的压力(应力)监测包括孔隙水压力、土压力、接触土压力、混凝土面板应力监测。
环境量监测或水文、气象监测
大坝所在位置的环境对大坝和坝基工作性态有重大影响,需予以监测。监测项目有大坝上下游水位、水温、气温、库区雨量等。
以上四大类监测项目涉及几十种物理量的监测,每一种物理量监测都需要在设计时布置必要的测点、选择适当的监测仪器.
监测项目的选择和测点的设计布置在两部规范中按照工程等级、建筑物等级、坝型、坝基和基岩地质条件以及大坝设计施工的特点作了规定。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既不能太多,也不太少,力求保持在合理水平,可参照前面述叙的国际上的相应指标,即监测设施和实施费用相当于工程总造价的1%来确定。大中型工程或大坝安全特别重要的小型工程均应考虑到现代化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