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文档名称:

延安市十二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52KB   页数:7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延安市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h8yr6fpco9 2017/2/20 文件大小:2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延安市十二五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十二五”时期( 2011 — 2015 年),是延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是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建设西部强市的突破时期。为全面部署和加快推进这一时期发展, 明确任务目标,凝聚全市共识,引领科学发展,引导市场行为,编制本规划纲要。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实现“十一五”以来, 全市以胡***总书记联系指导我市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 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积极应对复杂形势, 有效克服诸多困难,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提前一到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圣地延安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 年均增长 %, 人均 — 2—万元,折合 6198 美元,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 % ,财政支出 亿元,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十五”末的 倍和 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2235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4 倍多。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以林果、草畜和棚栽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以油煤气开采和加工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基地初具规模, 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逐年提高。城乡统筹初现成效,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城镇化率提高到 45% 。延安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 36 平方公里, 人口达到 万。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日新月异, 承载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框架和城市反哺农村机制初步建立, 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7 个县区先后跻身西部百强, 6 个县跨入陕西十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机场迁建试验段完工, 包西铁路复线、青兰高速陕西段建成通车, 延志吴高速加快建设, 市到县公路实现二级化, 70% 行政村通油路, 85% 行政村通班车。“气化延安”步伐加快,县城全部实现气化。开工建设南沟门水利枢纽, 启动黄河引水工程, 率先实现农村人畜安全饮水。一批输变电工程建成, 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 实现户户— 3—通电。通讯、宽带、有线电视等信息化网络加快向乡村延伸,实现广电、电话村村通。巩固发展退耕还林成果, 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 %, 山川大地基调实现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 各县城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城市空气质量和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社会民生事业深入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民生支出 482 亿元, 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率先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中小学“蛋奶工程”、 65 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全面落实。率先建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新农保制度, 城乡医保、低保、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农村减灾安居、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工程全面推进, 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质量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差距明显缩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88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173 元,比“十五”末翻一番, 基本实现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向住房、汽车、家电、旅游、休闲等小康型消费转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企、农村、文化、行政、投融资等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一批国内— 4—外知名企业在延投资兴业, 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过亿美元。民主法治、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文化体育、民族宗教、安全生产、双拥、人口、信访和工青妇等工作成效明显,平安延安建设深入推进。实践表明,“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基础持续强化、发展势能加快蓄积的五年, 为“十二五”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圣地延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二、“十二五”发展面临更为有利的环境未来五年的发展既有挑战, 更有机遇。从发展阶段看, 我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欠发达依然是基本市情, 发展不足依然是主要矛盾。从发展方式看,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资源环境代价较大。从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