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空间网架结构10.ppt

格式:ppt   大小:2,509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空间网架结构10.ppt

上传人:我是药仙 2022/4/22 文件大小:2.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空间网架结构10.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空间网架结构10
可爱卡通创意手绘通用PPT幻灯片演讲
二、双层网架的常见形式
平面桁架网架
四面锥体系网架

三角锥体体系网架
两向正交正放网架
两向正交斜放网架
三向网架
正放四角锥网架
正放抽空四角锥网面为多边形的中小跨度建筑。
上弦网格为三角形和六边形,下弦网格为六边形。
腹杆与下弦杆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节点、杆件数量都较少,适用于周边支承,中小跨度屋盖。
蜂窝形三角锥网架本身是几何可变的:借助于支座水平约束来保证其几何不变。
蜂窝三角锥网架
角锥体网架
原则:网架的选型应结合工程的平面形状、建筑要求、荷载和跨度的大小、支承情况和造价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按照《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的划分:大跨度为60m以上;中跨度为30~60m;小跨度为30m以下。
三、网架的选型
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周边支承网架,当其边长比(长边/短边),宜选用正放或斜放四角锥网架,棋盘形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斜放或正放网架。对中小跨度,也可选用星形四角锥网架和蜂窝形三角锥网架。
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周边支承网架,,宜选用两向正交正放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或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当边长比不大于2时,也可用斜放四角锥网架。
平面形状为矩形、多点支承的网架,可选用正放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对多点支承和周边支承相结合的多跨网架还可选用两向正交斜放网架或斜放四角锥网架。
平面形状为圆形、正六边形及接近正六边形且为周边支承网架,可选用三向网架,三角锥网架或抽空三角锥网架。对中小跨度也可选用蜂窝形三角锥网架。
网架结构选型的基本原则
对于大跨度结构:优选三向交叉网架和三角锥网架
对于平面交叉桁架体系而言,平面形状为方形或接近方形宜采用正交正放形式;平面形状为矩形时,宜采用正交斜放形式;不推荐采用斜交斜放形式。
对四角锥体系网架而言,正放受力均匀,刚度最好;正放抽空节约钢材,便于采光、通风;斜放和星形有利于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
当平面形状为三边形、六边形或圆形时,三角锥体系网架是首选。其中,三角锥网架刚度最大;抽空三角锥次之,但用料节省、构造简单;蜂窝形刚度最差,选用时应与周边支承相结合。
支承方式选择:周边支承适用于大、中跨网架;点支承布置灵活,适用于大柱距的厂房、仓库;混合支承适用于飞机库或装配车间。
网架高度确定原则
网架的高度与屋面荷载、跨度、平面形状、支承条件及设备管道等因素有关。
屋面荷载较大、跨度较大时,网架高度应选得大一些。
平面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时,网架高度可取得小一些,狭长平面时,单向传力明显,网架高度应大一些。
点支承网架比周边支承的网架高度要大一些。
当网架中有穿行管道时,网架高度要满足要求。
一、 网架高度确定原则
网架的网格尺寸与高度关系密切,斜腹杆与弦杆夹角应控制在40°~55°之间为宜。如夹角过小,节点构造困难。
网格尺寸要与屋面材料相适应,网架上直接铺设钢筋混凝土板时,网格尺寸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m,否则安装困难。
对周边支承的各类网架高度及网格尺寸可按下表选用。
二、网格尺寸确定原则
注:1.L2为网架短向跨度,单位为米;
2.当跨度在18m以下时网格数可适当减少。
三、网架的挠度要求及屋面排水坡度
网架结构的容许挠度不应超过下列数值:用作屋盖-L2/250;用作楼面-L2/300。L2为网架的短向跨度。
网架屋面排水坡度一般为1%~4%,可采用下列办法找坡:
(a)在上弦节点上加设不同高度的小立柱(图a),当小立柱较高时,须注意小立柱自身的稳定性;
(b)对整个网架起拱(图b);
(c)采用变高度网架,增大网架跨中高度,使上弦杆形成坡度,下弦杆仍平行于地面,类似梯形桁架。
有起拱要求的网架(为消除网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其拱度可取不大于短向跨度的1/300。
网架屋面找坡
(a)用小立柱
(b)起拱
施工中的网架
一、网架的支承方式:
周边支承
点支承
周边支承与点支承相结合
两边和三边支承
、网架结构的支承方式与节点
周边支承是在网架四周全部或部分边界节点设置支座(图a,b),支座可支承在柱顶或圈梁上,网架受力类似于四边支承板,是常用的支承方式。
为了减小弯矩,也可将周边支座略为缩进,如图(c)
周边支承
点支承网架受力与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相似。
为减小跨中正弯矩及挠度,设计时应尽量带有悬挑,多点支承网架的悬挑长度可取跨度的1/4~1/3 (如图)。
点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