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和音乐有关的成语】与音乐有关的成语三篇
音乐的成语
声震林木 阳关三叠 繁弦急管 曲高和寡 靡靡之音 绕梁三日 珠落玉盘 出谷黄莺 一唱三叹 五音不全 天籁之音 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若即若离 虚无飘渺铿锵有力 处:见“北鄙之音”。
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出处:《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
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 :“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断章取义断:截断 ; 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断章取意断:截断 ; 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同“断章取义”。
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
奏。
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 》:“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峨峨洋洋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出处:语本《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 !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 ! 洋洋兮若江河。’”
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出处: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 :“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