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新生儿颅内出血2015年10月.ppt

格式:ppt   大小:1,662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颅内出血2015年10月.ppt

上传人:2112770869 2022/4/22 文件大小:1.6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颅内出血2015年10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颅内出血2015年10月
概念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rn)主要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预后较差。
病因和发病震颤
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肌张力 增高、减弱或消失
其他 不明原因苍白、黄疸、贫血
常见症状和体征
兴奋型: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惊厥, 四肢强直;
2. 抑制型:意识障碍、昏迷、呼吸不规则、抽泣样呼吸、四肢肌张力下降;
,后转为抑制症状,或交替出现。
临床表现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VH-IVH— 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
Ⅰ级 室管膜下出血
Ⅱ级 脑室内出血,无脑室扩大
Ⅲ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Ⅳ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头颅影像学检查分为四级
分型1
脑室内出血分级示意图(水平面)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是引起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GA愈小、BW愈低,发病率愈高;
GA <32周、 BW < 1 500g高达40%~50%以上.
出血发生时间:50%在生后<24h,90%在<72 h,仅少数发病较晚.
预后:Ⅰ级~Ⅱ级出血绝大部分存活、预后好;
Ⅲ级~Ⅳ级出血者50%以上死亡,幸存者半数以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特点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Primary Subarachoid Haemorrhage
出血原发部位在蛛网膜下腔内,不包括硬膜下、脑室内或小脑等部位出血后向蛛网膜下腔扩展
蛛网膜下腔(箭头所示)
分型2
是新生儿常见的出血类型
病因:主要为缺氧、酸中毒、产伤;
预后:大多出血量少,无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部分典型病例:生后第2天发生惊厥,但发作间歇表现正常;
极少数病例,大量出血短期内死亡。
主要后遗症: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
临床特点
小静脉栓塞、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所致出血部位、量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而异脑干出血有脑干症状,而前囟张力不高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出血部位可液化形成囊肿,与脑室相通形成脑穿通性囊肿。
分型3
脑实质出血:
IPH— Intraparenchymal Haeamorrhage
硬脑膜下出血:
SDH——Subdural Hemorrhage
由产伤引起
多见于足月巨大儿
硬脑膜下腔(黑箭头所示)
分型4
临床特点
出血量少,无症状,少数数月后发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
出血量多,出生24小时后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严重,
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出生后数小时
死亡。
小脑出血:
CH— Cerebellar Hemorrhage
包括
原发性小脑出血;脑室内或
蛛网膜下腔出血扩散至小脑;
静脉出血性梗死;
产伤引起小脑撕裂;
分型5
多见于GA<32周、 BW<1500g的早产儿或有产伤史的足月儿;
严重者出现脑干症状频繁呼吸暂停、瞳孔变化、心动过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临床特点
B超、CT、MRI:无创伤性检查。
脑脊液检查:血性或皱缩红细胞→蛛血、脑室出血。
病性危重者及体重极低的早产儿不宜进行脑脊液检查。
辅助检查:
(1)头颅B超
无创、价廉、床边操作、连续进行对PVH-IVH及白质软化(PVL)、多囊脑软化分辨率高(首选);
生后尽早进行,1周后动态监测检查PVL最佳时间是生后3 ~ 4周
(2)CT
有助于了解颅内出血类型;
最适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3)MRI
分辨率高,无创、无X线辐射危害;
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清晰显示;
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和CT不易探及部位病变。
治 疗
支持疗法
止血
控制惊厥
降低颅内压
治疗脑积水
,尽可能避免搬动及刺激性操作;
、PaCO2、pH;

支持疗法
止血
5mg/d
***、卡络磺钠、冰冻血浆
(首选):
负荷量20mg/kg,15~30分钟内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用10mg/kg,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为5mg/(kg·d) ;

~ mg/kg,静滴;
※注意:两药合用对呼吸抑制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须慎用。
控制惊厥
颅内高压症状→速尿;
~,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