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又快到了9月份,很多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从现在开始,请爸爸妈妈们准备入园前的一切吧!
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训练。按时早起,午睡,知道自己提出要求排便。
学说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把我送到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还有老师照顾我。”“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等等。
加强与周围小朋友的联络。有选择的接触上幼儿园不哭不闹的孩子,起到榜样作用,这是很重要的一环,会有积极的影响。
带孩子去幼儿园玩耍,有机会陪同孩子到幼儿园去熟悉环境,熟悉老师。
在家里进行角色游戏:在家里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吃饭,鼓励他自己独立进餐。并和他一起表演老师和小朋友的游戏。妈妈称自己为老师,教孩子学会向老师表达意见和愿望。
语言准备:家长注意跟孩子说话时,尽量说普通话,尽量清楚、有礼貌、语气温和。还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倾听大人的话,学会按大人的话去做某些事情。
家长还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一项:千万不要对幼儿园和老师进行夸大的赞扬,因为这样没有好处,因为入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有那么多需要适应的问题:没有爸爸妈妈,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人整天围着自己转,相反,吃点心、玩玩具都得等待和排队……幼儿心理上会有挫折感,而对以往妈妈讲的美好的幼儿园有着很多的不同,这样下来,反而造成孩子们心里上的落差,更加不适应。
最常让孩子说的两句话:
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家长不可说的话:
“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
“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自由了。”
入园后如何帮助幼儿适应环境:
孩子大哭大闹时,家长逗留时间不易过长,应听从老师的劝告及早离开。
家长不宜当着孩子的面,告诉老师孩子的缺点,如孤僻、沉默等,家长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了,回家后,家长还应配合巩固。
希望家长能常和老师沟通,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进行配合家教,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以下的几种表现是没有益处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无形中会加重孩子的入园反应,延长孩子入园的适应时间:
家长态度不坚决,依孩子的情绪反应而定。一旦看到孩子情绪反应较大,哭求不停,立刻答应孩子停一二天再去,这样反反复复适应加长;
依依不舍:不愿离去、紧紧拥抱、表情痛苦、其场面甚至有生死别离之感受,这种不良情绪会加大送园时的难度,激活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入园更加困难。适应周期更长;
消极语言暗示,包括:
哄骗式承诺:第一个接你、去一会就回家,当做不到时,失信于孩子,带给孩子你不喜欢他、不想要他的感受,因此而延长适应同期。
不当问题:特别关心孩子在园情况,但导致消极语言暗示,如: “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 ”“吃饱了没有?”“有没有家里的东西好吃?”“教师对你好不好?”“教师说你了没有? ”。这无形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不好的地方,一个恐怖的地方。
威胁式言语:不听话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管你!不听话,我就不来接你!这类言语将幼儿园描述成一种惩罚环境,加重孩子对园的恐惧。
因此,家长应当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表现可能是影响孩子入园适应期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此时,家长的心理准备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家长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