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禁毒防艾教育.ppt

格式:ppt   大小:11,866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禁毒防艾教育.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4/23 文件大小:11.5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禁毒防艾教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禁毒防艾教育
第1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禁毒防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多年来,我国政府以“禁绝毒品”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防范毒品危害、遏制毒品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第13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①、性传播(异、同、双性)
②、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血液及制品、创伤性诊疗等)
③、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用具、农具等)
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
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第14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①、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②、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③ 、远离毒品。避免共享针头,禁止吸毒,减少血液接触。处理伤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肤、眼睛、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
第15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④、治疗性病。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的感染。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服务咨询,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⑤、防止交叉传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第16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四、艾滋病的初期症状
Ⅰ、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Ⅱ、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Ⅲ、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
Ⅳ、神精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第17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①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 带状疱疹
②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
五、艾滋病的后期症状
口腔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第18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让爱心充满红丝带

艾滋病
更可怕

是人心
的冷漠
第19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渴望生存
期盼的目光
志愿者
喂药
第20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长期以来在许多普通百姓的眼中,艾滋病都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殊不知,中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
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感染者病例数在2003年已超过84万。近年来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一直以平均每年30%至40%的速度快速增长,加上流行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艾滋病在中国31个省市正以迅猛的速度和超强的威力将其魔掌伸向各个角落,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
关注艾滋,是我们的责任!希望热心艾滋病防治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各界携起手来,一起关注艾滋,共享生命。
第21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第三章 青春红丝带
——青少年禁毒防艾
第22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一、青少年禁毒小知识
第23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袭的心理防线薄弱,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袭。我省的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是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禁毒育防的重点?
第24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那四点?
①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
②是不要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
③是不要接受有吸毒劣迹的人送的香烟;
④是远离毒品。
第25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三)、要真正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
学校应该让学生树立哪“四个意识”,
构筑哪“三道防线”?
第26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四个意识”:
①是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的意识。
②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吸毒极易成瘾,很难戒断”的意识。
③是帮助学生树立“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的意识。
④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