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书法教学:切合性情方有“道”.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法教学:切合性情方有“道”.doc

上传人:司棋夸克 2022/4/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法教学:切合性情方有“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法教学:切合性情方有“道”
[摘要]多年来的书法教学重“术”而失“道”,即注重技法的教学,忽视书法艺术中文化和精神的传递,这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般低效的教学方式。一线书法教育工作者应认清书法的本质,从本质入手强化内功的修炼,如思。这里不妨先行摆出,再追论之。
我们从当下书法教学现状聊起,皆对教师仅仅限于自己所长,或从颜、柳、欧、赵人手对学生进行笔画、字形、结构的训练之法不敢苟同。此种训练简单机械,仅仅是进行书写练****提不起学生的兴致不说,哪里可以看到一点书法的影子?百度百科中对“书法教育”如此定义:“书法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也是一种文化修炼,精神的陶冶。”那么,作为书法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书法课堂教学,其目标和任务不言而喻。如技能培养、艺术欣赏、传承文化、培养情怀、陶冶性情、提高修养等,皆不可偏颇。但因技能培养是基础和重点,故在实际的书法教学中,书法教育便被“简单化”地削减成了以单一训练书写技能的“写字课”。如何真正在书法教学中实践书法教育之目的呢?现仅以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入门指导为例,谈谈所预设的书法教学方式:
在书法教学的初始阶段,应让学生对各种碑帖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给学生专门安排几节书法史和书法艺术欣赏课,使学生充分了解汉字的演变,初步掌握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门类、流派、特色,以及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等等。这些知识应以感性的、具象的展示为主,辅以适当的理性渗透。学生有了对书法艺术的初步了解,懂得如何欣赏书法,才有可能步入书法的艺术殿堂。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禀赋气质等因素选择自己喜欢的碑帖人手临写。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笔法、结体等方面的指导,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教师的指导才会发挥最大的效应。不过,这对教师的要求似乎就高了,对于篆、隶、草、行、楷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应该有所掌握。只有这样,书法教学才是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若是以某个单字的教学人手,亦当遵循以上原则。如教授“人”字的书写,教师就可以将碑帖中关于“人”字的书写集中在PPT上展示,让学生探寻不同时期“人”字的书写变化和不同书家对“人”字书写的个性化处理。既要寻出不同,又要找出共性,揣摩体会书法艺术之变化与书法家们独具个性的创造,领悟“变中不变”的书写规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合口味”的书体进行临写,师再相机指导,岂不有的放矢?这种“合口味”的选择,既是了解书家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这样的书法教学可兼顾书法学****的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产生这样的构思,源于我与友人在学书过程中彼此之间长期的切磋与交流。书友一直追二王一路,笔画细瘦,体态秀妍,其无论临帖还是创作都感觉得心应手。我一直是钟元常的忠实粉丝,近年来一直以临****其小楷为主。钟字用笔变化多端,笔画的粗细和字形的结构都与寻常正楷区别较大,且每个字都具鲜明特色,结构和用笔甚至可谓偏于怪异,整体风格高古灵动,意趣非常。我所喜爱的风格即是如此,故常常品读“季直”“贺捷”“力命”诸帖。书友所****亦多为小楷,元常的《荐季直表》也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