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新视角
夏红雨 【摘 要】 文章从三个主体(债权人、投资人、企业经营管理者)出发,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各自能够收集到的财务资料和数据以及他们对待风险的态度的基础上结合偏差分析,进而分层次地构建适合各个分析主体的权到期的这段时间里是否有足够的获利能力。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应该以这个长期债权的使用方向为基础,比如,长期债权有可能用在偿还其他企业的债务上,也可能用在购买长期资产上,也可能是用在对外的长期投资上,等等。由于债权被企业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要求的收益和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因此,长期债权人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债务的投资方向。另外,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债权人,他们在做偿债能力分析时基于的会计信息多数只是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应该利用在本文第二部分分析出来的结论,来估计债权人应该持有的态度。
投资者通常是指企业的股东或者企业的出资人,他们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因此,他们在评价某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时候,会非常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而获利的条件是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再根据资本的本质,资本都至少需要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因此,他们关心的重点在于预计的利润率是否大于(资金成本率+社会平均利润率)。另外,投资者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可以获得的资料要多于债权人,比如,他们可以要求企业随时提供有关企业的有关财务信息。
经营管理者考虑的问题则是比较综合的,他们既需要考虑企业的获利能力,也需要考虑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在我国,经营管理者是不太会关注企业的资金成本的,因此,他们要求的获利能力肯定是低于投资者的要求的。另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内部资料,他们能够获得的信息是最多的。但是由于财务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他们基本上不会真实地对外公布自己企业的偿债能力。只有当企业经营良好的时候,或许会真实地对外公布。但是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好的时候,则不会,甚至会对外公布假的信息。
虽然三种利益主体在分析偿债能力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是对待风险的态度无非就是两种:保守和激进。因此,在后面根据利益主体设计分析指标的时候,分为两个层次:保守和激进。
四、各利益主体的偿债能力的计算公式
表面上,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当我们仔细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实际上只要解决两个问题:①企业到期的负债到底是多少?②债务到期时,企业有多少可以用来偿债的资金?
由此得出企业某一时刻的偿债能力评价的基本公式:
企业偿债能力t=债务到期时企业拥有的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资金t-到期的债务t
如果债务到期时,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则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相反,则说明企业没有偿债能力。而在这两个根本问题中,实际上第一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负债的到期日是确定的,到期负债的金额也是确定的,所以要解决企业的偿债能力问题,重点就落在了第二个问题上,即:债务到期时,企业有多少可以用来偿债的资金?
在前面已经讲过,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分析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他们由于拥有的会计信息和关注的对象以及各自对待风险的态度的不一致,而不适合用一个统一的指标去分析,因此,在设计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的时候,依据上面所提到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采取分主体、分层次的方法去设计,尽量切合实际地适合每一个利益主体的要求。
(1)债权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思考
由于企业的债权人分为两种:短期债权人和长期债权人,他们各自关心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计指标的时候,也分开来设计。
①短期债权人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计算的思考
由于债务到期时企业拥有的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资金实际上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说到期的债务是一个时点的数据,而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资金却可以一段时间的积累,是一个时期的数据。因此,公式可以变成:
企业偿债能力t=∑t0流动资金-到期的债务t+调整数
(t代表从现在算起债务到期的时间)
这是一个比较激进的公式,企业的流动资金不可能全部都用来偿还债务,否则会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影响。
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比较保守的计算公式:
企业偿债能力t=∑t0流动资金-到期的短期债务t-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流动资金t+1+调整数
在上面的公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t0流动资金”的计算,在这里,由于现在的流动资金有些是不能全部在债务到期的时候全部可以周转为现金的,因此我们只要根据以往的经验计算出每项流动资金的平均转换率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t0流动资金”,因此公式可以转化为: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