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同伴交往的作用 婴儿期
同伴交往的发展
同伴交往的类型 学前期
同伴交往的策略
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良好同伴关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同伴交往的作用 婴儿期
同伴交往的发展
同伴交往的类型 学前期
同伴交往的策略
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
Outline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一、同伴交往的作用
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以及增长自我意识
充当儿童观察学习的典范和强化物
帮助儿童获得群体归属感
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二、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1、客体中心阶段
2、简单互动阶段
3、互补性互动阶段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1、客体中心阶段 0-10m
单向的社交行为
多把对方当玩具对待
以物为中心
豆豆(9m)爬到文文(8m)的身边,抢走了他玩得叮
叮当响的一串塑料钥匙;文文试图夺回钥匙,但是没有
成功,他爬回妈妈的身边,小声哭了起来。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2、简单互动阶段
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
但多以自我为中心
娃娃(14m)坐在地板上,苗苗(15m)转过身看着他,对
他挥手,叫着“嗒”,苗苗重复了多次才把娃娃逗笑。苗苗接
着不停地叫,而娃娃不停地笑。这样的游戏一直重复了12次。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3、互补性互动阶段
社会交往的复杂性提高
主要体现在幼儿的游戏中
A:我是发射性机器人。我能从手指处发射导弹,还能从身体
各部分,甚至从腿那儿发射!
B(嘲笑说):不,你是放屁机器人。
A(不服气地):不,我是发射性机器人。
B:不,你就是放屁机器人。
A(快哭了):不,不是这样!
B(意识到A不高兴了):我是狗狗机器人。
A(心情转好):我是尿尿机器人。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
学前期同伴关系的发展
2-5、6岁,儿童同伴交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儿童合作-互动游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进入幼儿园后,同伴关系冲破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逐步成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发展特点表现为以下内容:
练习社交技能;强化交往行为;积极投入游戏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性别分离”现象
2~3岁时出现
4岁儿童与同性别玩伴游戏的时间与异性同伴碗摔的时间要多
6岁时增长为11倍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三、幼儿交往的策略
1、同伴交往类型的测试方法
——同伴提名法
“你最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正提名
“你最不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负提名
每个小朋友 正提名得分 负提名得分
第十页,共二十二页。
2、同伴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型
被拒绝型
被忽视型
一般型
正提名 负提名
正提名 负提名
正提名 负提名
正提名 负提名
%
%
%
%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被拒绝型幼儿
被忽视型幼儿
交往特征 性别特征
冲动、缺乏友好
交往的技能
退缩、不喜欢交往
以男孩居多
以女孩居多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有一件很小的事情曾经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那是在1987年,我第一次出席国际会议,会议地点是东京豪华的京王大饭店。有一次我匆匆忙忙地赶到一个专题报告会的会场时,在门口碰到了一位也正要进会场的外国同行,出于礼貌,我们两人都停住,想让对方先进会场。那位看上去比我年长的男士朝我微笑了一下,用头向门的方向一摆,示意让我先进,其动作非常自然、得体,特别是那个西方式的摆头动作,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美感。在匆忙之中我竟无任何表示地先开门进去了。
——陈会昌
为什么有人受/不受欢迎?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社会交往技能:是人的社会性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指的是人在与别人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情绪和认识等方面的技能。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善于参与到一个社会活动中去并遵守活动规则,迅速地记住别人的名字,站在别人角度揣摩别人心理,与别人说话时控制音量大小,在与别人交谈时控制与对方目光接触的时间,善于使用各种体语,准确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善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礼貌而得体地向别人的不良行为表示不赞同、不满和不快,礼貌地拒绝别人,对一个人当面做出评价,在必要时容忍他人的缺点和不正当行为,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表示歉意善于忍受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对待别人成功或失败的态度,结束与别人进行某种交互作用,等等
第十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