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1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每个人在伦理关系中应尽的道德义务,并用道德来调节,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的存。夫妻交往相敬而有礼,就不难有礼地对待其他人了。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夫妻相敬如宾的典型。如春秋时翼缺夫妇“相待如宾”,汉代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等等。儒家提倡的夫妻和谐、同甘共苦、相敬如宾的思想,对当代的夫妻的道德建设,仍有很好的借鉴。
第6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兄弟关系也是家庭中的重要关系,兄弟和睦友爱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内容。儒家以“孝悌”为仁之本,悌就是处理兄弟关系的行为规范。《礼记-礼运》规定的“十义”,首为“父慈、子孝”,次即“兄良、弟弟”。兄良是说兄长应该爱护弟幼,弟弟是讲弟幼尊敬兄长。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把肥沃的土地分给了弟弟,自取荒芜之地;把坚实的器具分给弟弟,,,笔笔皆是.
第7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道家的伦理道德思想
这是老子描绘的理想国,在这里百姓有甜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老子认为,由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得到了相应的满足,人与人之间才能无所争斗,无所贪欲和谐相处,宽大为怀,形成老子所构想的理想社会。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第8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道家也表现出与儒家不一样的主张。儒家强调君臣父子等关系,带有明显的宗法等级关系的色彩,而道家推崇的是人我之间的平等,因为在道家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面前人人平等。道家提出“以百姓为心”的命题,主张按人民的意愿来治理国家,做到省刑罚,轻税赋,去礼文,宽政务,以此安定天下。可以说道家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体现了他们重视个体的观念。
道家所设想的理想世界,带着乌托邦的性质, 但它作为一种崇高目标和理想境界, 始终引领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追求以人政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目标。道家和谐观的现代价值在当今日益突显了出来,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第9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1、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博弈关系,它们应该协调发展,以实现共赢。在建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中,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现代意义就日益突显了出来。
2、和谐社会是政治民主,以民为本的社会。道家和谐观对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同于民本主义,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其主张顺应民心,劝告统治者不应妄为的宽容政治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建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道家的和谐观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第10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墨家的伦理道德思想
“兼爱”是墨子用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普遍的伦理原则。墨子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因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同上)根据以上的论述,墨子由此得出结论说:“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由此可见,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对社会的管理,使社会达到和谐、协调、平衡、有序的状态,否则就无法对社会进行管理。
第11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墨子“尚贤尚同”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安全稳定保和谐、以人为本树和谐和公正民主讲和谐”就是对墨家“尚贤尚同”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只有弘扬墨家“尚贤尚同”思想的要求,只有以人为本,只有公正民主,只有国家安全稳定,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有一个民主和人本的氛围,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只有把社会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实现了用人上的“尚贤”和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尚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保证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谋的是人民的福利,才能顺利实现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12页,共1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对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之精华,如家庭道德观点我们应发扬其勤俭持家、父教子孝、相敬如宾、和睦友爱等优良传统,抛弃其盲从孝顺父母、夫为妻之天等腐朽观念!对于社会功德观点我们应吸取儒家“仁者爱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