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ppt

格式:ppt   大小:642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ppt

上传人:落意心 2022/4/24 文件大小:6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由NordriDesign提供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
第一章 概论 二、定义
银屑病是一种有遗传背景的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的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少数非寻常型银屑病的表现为脓疗:基础是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以最小的剂量互相协同或累加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副反应最少,皮损被有效清除,则应逐渐减少联合治疗药物的数量。以某一种维持治疗。
常用的联合治疗有①阿维A加UVB/PUVA/环孢素/生物制剂;②环孢素加氨甲喋呤(二者均小剂量)加光疗/生物制剂;③霉酚酸酯和环孢素(逐渐减少环孢素剂量);④外用药物加阿维A/光疗;⑤联合应用可增加毒性及骨髓抑制的药物:甲氨喋呤;⑥可增加皮肤癌患病机率的联合方法:环孢素与PUVA
(三)联合、循环、序贯治疗

循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累计毒性最小化,在最初的治疗到达毒性水平以前,从一种治疗转换为另一种治疗方法;或者是由于最初的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副反应增加而转换。最早应用的循环治疗是UVB加焦油,PUVA。甲氨蝶呤和依曲替酯之间的更替,每1-2年更替一次。外用药。内服药,光疗可以交替使用。生物制剂也可以在循环治疗中发挥作用。
(三)联合、循环、序贯治疗

序贯治疗时,临床医师将特异的治疗方法排序,使最初的治疗达到最好多效果,并降低长期毒副反应。序贯治疗包括三个阶段:①清除阶段:利用快速作用的药物,但常有较大的副反应; ② 过渡阶段:一旦患者病情改善,采用维持治疗而逐渐较少最初的治疗药量;③维持阶段:仅用维持治治疗的药物。某些患者清除阶段可联合应用快速作用的药物和维持药物,能提高疗效。
二. 治疗模式
省略
中度(2%-10%BSA)到重度(10%BSA) 轻度(2%BSA)
健康***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
头皮银屑病的治疗
育龄期妇女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
三、需住院治疗的指征:
1.急性泛发性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银屑病
2.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
第四章 银屑病的外用药治疗
银屑病急性期宜用温和的保护剂和润肤剂;稳定期和消退期可用作用较强的药物,但应从低浓度开始。
润肤剂(emollient)
角质促成剂 (keratoplastics)
角质松懈剂(keratolytics)甾体抗炎剂 即糖皮质激素。
维A酸类(retinoid)他扎罗汀tazarotine
维生素D3衍生物
第四章 银屑病的外用药治疗
地葸酚(dithranol)
焦油类
细胞毒性药物 盐酸氮芥(mustinae hydrochloridum)
其它:辣素软膏,10%-15%喜树碱,10%羟基脲霜
注:维A酸类的他扎罗汀、中效与强效的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衍生物钙泊三醇可作为局部治疗银屑病的一线药物。
第五章 物理疗法
UVA(长波紫外线)
PUVA(光化学疗法)
[禁忌症]SLE、皮肌炎、恶性黑素瘤、易发生皮肤肿瘤的各种皮肤病。
[相对禁忌症] :年龄小于12岁;癌前变;***及放疗史;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妊娠;卟啉病;白内障;水疱性皮肤病;肝功能不全
宽谱UVB(BB-UVB)
窄谱UVB(NB-UVB) [适应症]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慎用。
其它可以有效的物理疗法 308nm准分子激光、温泉浴、海水浴、中药浴。
第六章 银屑病的内用药治疗
一、抗生素: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是重要诱因,药物控制感染,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二、甲氨喋呤(MTX)
MTX是有效的银屑病治疗药物,[注意事项] 不要突然中断甲氨喋呤,除非必要。非甾体抗炎药能削弱甲氨喋呤的排泄,导致骨髓抑制;但最致命的是甲氨喋呤与甲氧苄啶/磺******异的联合。在治疗期间严禁怀孕。
第六章 银屑病的内用药治疗
三、维甲酸类
[适用症]
首选治疗: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
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掌跖脓疱病、泛发性斑快型银屑病。
单独治疗或辅助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
第六章 银屑病的内用药治疗

(Mycophenolate mofetil)

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因此只有皮肤科专科医生认为绝对必要时才可应用。
[适用症]:1、难以控制的红皮病型银屑病。
2、其它药物无效或禁忌的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3、急性多发性关节病型银屑病,可造成严重关节损害者
[剂量]:应用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口服,逐渐减量。
第六章 银屑病的内用药治疗


柳氮磺***吡啶、他克莫司、雷公藤、氨苯砜、甲砜霉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秋水仙碱、维生素。
第七章 生物制剂 第八章 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