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年级音乐教学支配
定西市安定区仁化学校
赵 光 照
一、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共一个班,由于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开展特点,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实行多种方式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驾驭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谁到过杭州玩耍?(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解并描绘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左采、右采、上采、下采。《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表现茶农采茶时的快乐心情。
:水乡的另一风光。
二、表演《采菱》: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学问: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态,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
。
4. 以乐句为单位进展听唱、学唱曲调。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很自然的唱好。
5、伴奏的参加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合适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3)在哪里参加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水乡一景。
第二课时 1-2
一、表演《柳树姑娘》
: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美丽。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及四分音符的区分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仿照蝉的叫声“”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觉了吗?(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
。
。(1)听录音范唱,留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心情?(3)学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快乐的心情。
。
: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倾听《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头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及敌人斗争的状况。《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 《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指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及风格。
:这是20世纪30年头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三、、听辨练习:,并及四分音符的区分比照。。
第三课时: 2-1
一、倾听《渔光曲》
《渔光曲》的背景资料。(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2)20世纪30年头中国农夫(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洁历史介绍。
《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2)提出观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头是20世纪30年头,分开今日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
细致细致耐性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解并描绘。
,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摆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争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头的水乡。二、倾听《渔光曲》(筝独奏)《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唱曲反映的内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