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悸的护理查房
编辑ppt
1
汇报病情及护理情况
患者,女,68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余年,加重1周”由门诊拟冠心病,陈旧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PCI术后,高血压病2级,于2016年9月10日9:20收治入院。
病史特点:患灌注不足:与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堵塞有关
护理措施: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激烈运动,增加心肌供血的需求量。扩容、增加血容量。及时应用血管活性物质,尤其是扩血管药物正确使用药物,注意合理配伍。
编辑ppt
7
潜在的护理问题、并发症及所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
(1)潜在护理问题:心律失常
护理措施:
、律、血压、呼吸及其他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时记录胸闷诱因及缓解方法,按嘱给予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变化,如出现脉搏细数、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等休克早期表现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很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起搏器等,随时准备抢救
(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听肺部有无湿罗音
、饱餐、用力排便等可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⑴患者胸闷虚弱感减弱或消失
⑵患者在短期内能知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及自我保健的一般方法,常用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和用药的注意事项。
编辑ppt
8
相关知识点讨论
【冠状动脉硬化性性心脏病】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 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病因】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管腔堵塞。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  
3、高血压;
4、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编辑ppt
9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上有剧烈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病因】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者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一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
编辑ppt
10
【临床分型】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 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2、心肌梗塞型: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以及各种心律失常。
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编辑ppt
11
【主要临床表现】
(1)疼痛 这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恐惧,有濒死之感。
(2)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