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从画像石与画像砖看汉代的舞蹈.doc

格式:doc   大小:10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画像石与画像砖看汉代的舞蹈.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7/2/22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画像石与画像砖看汉代的舞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画像石与画像砖看汉代的舞蹈舞蹈在中国源远流长,从保留至今实物来看,早在原始时期舞蹈就已经出现, 这可以在很多形式的美术作品中得到证实, 如岩画、陶器等。而作为现代舞蹈中常常使用的化妆手段, 也早已出现。根据考古资料, 中国化妆舞蹈的滥觞可追溯到原始时期的石器时代。陶器是原始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生活用具, 彩陶器上图案往往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包括当时人们的舞蹈状况。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秦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秦代的历史短暂, 现中国遗存的大量画像石与画像砖汉代居多。汉代实行”举孝廉”的选官制度, 即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对象, 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厚葬****俗的风行, 画像石与画像砖成为装饰墓室等建筑的重要建材。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 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画像砖则是一种用土烧制而成的建筑装饰构件。画像石与画像砖上的装饰纹样涉及内容广泛,乐舞形象是其中之一,这些乐舞形象为研究汉代舞蹈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一、人物形象化妆(一) 妆容化妆山东临沂汉画像砖中有表现《东海黄公》的一幅图,画中扮演黄公的演员脸部进行了化妆( 用面具), 执刀而立, 并且徒手抓住老虎的一条腿, 使其欲逃不得。老虎向黄公作张口怒吼之状, 颇为传神。《东海黄公》是汉代乐舞中著名的节目,在《西京杂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 向余说古时事: 有东海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 佩赤金刀, 以绛缯束发, 立兴云雾, 坐成山河。及衰老, 气力羸惫, 饮酒过度, 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 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 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人俗用以为戏, 汉帝亦取为角抵之戏焉。”类似的角色化妆舞蹈还有《乌获扛鼎》。乌获据说是一位古代的大力士,由善于举鼎的表演者化妆成大力士乌获而“扛鼎”。(二) 利用服装与道具的化妆这是根据舞蹈特点需要而进行的化妆,如《长袖舞》、《七盘舞》、《干戚舞》、《巾舞》等。汉代画像石的图像中有不少关于《长袖舞》的内容, 如江苏徐州的汉画像石中就有长袖舞人的形象。河南南阳石桥镇汉画像上也有一舞人施展长袖,翩翩起舞。她一手上扬,一手曳下,一腿抬起,似乎在做着侧向跳跃的动作,舞姿洒脱豪放,美丽之极, 这是长袖舞的典型形象。《长袖舞》源自战国时一句名言“长袖善舞, 多钱善贾”, 这说明以舞长袖为特征的舞蹈早就流传于中华大地。汉代服饰中的女性裙装下摆宽而大,不宜作大幅度的动作,有时反而需要通过衣袖的动作来加强舞蹈的动势。《长袖舞》中的“长袖”显然是用于表达舞蹈内容的道具, 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化妆形式, 即利用服装的化妆。因为汉代女子所穿的以“深衣”为代表的服饰中, 衣袖并不是“袖长及地”, 这里的长袖和后来戏剧中的“水袖”类似, 应该算为了表现舞蹈婉转柔曼的表演服装, 即今天的“演出服”, 它在该舞蹈中成为表达舞蹈内涵的重要道具。《剑舞》也流传于汉代,顾名思义,是以剑作为舞蹈道具。《剑舞》在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上所见极多。河南邓县出土的一块画像砖上, 有三人共同舞剑的动人景象。左侧一人作跨虚步, 右臂扬起, 剑锋向下,似乎正在做出击准备。中间一人身形硕大,立掌待势。而画面右侧的舞剑者更加精彩, 他手挥双剑, 大弓步, 与中间一人对峙, 极富于动感。其他的《剑舞》形象, 有的横剑马步蹲裆, 有的平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