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6
文档名称:

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ppt

格式:ppt   大小:18,653KB   页数:2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ppt

上传人:娇姐 2022/4/25 文件大小:18.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胸 外 心脏 按 压
机理
胸外按压迫使血液流经肺脏
配合人工通气使氧合血供应大脑和重要器官
直至自主循环恢复
有节律、连续有效CPR的胸外按压至关重要
心泵学说
胸泵学说
胸外按心脏压
有效的–CPR
保障CPR的有效性是复苏、220、400、 600km
强烈地震发生后,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且对人们的心灵也造成巨大创伤,短时间不能愈合
人们世代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甚至需要全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援。
地 震
灾害的特点
连锁性强
震后,次生灾害严重,如火灾,水灾、海啸、山体滑坡、泥石流、毒气泄漏、流行病、放射性污染
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直接造成10万多人死亡,震后死于瘟疫和饥荒的高达70多万人
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社会化,大地震发生,会造成供电、交通、通讯、网络,供水、供气、输油管道等瘫痪和破坏,直接影响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引发心里恐惧、经济失调、社会秩序紊乱等连锁反应
地 震
灾害的特点
直接灾害是主要的地震灾害地面破坏和房屋倒塌造成的损失约占地震灾害损失的95%
地震火灾是最严重的次生灾难。有时其损失超过直接灾害。如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严重火灾就烧了整整5天5夜,损失极其惨重。
地震诱发灾害有加重的趋势大地震后常常伴随着危机心理、经济失调、社会秩序紊乱等灾难
地 震
我国地震灾害特点
全球地震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呈区带分布环太平洋、欧亚、海岭地震带
我国地处太平洋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带十分发育,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强度大、分布广、频度高
人口众多,防震意识差,建筑物抗震性能差,是世界上少数地震灾害严重国家之一
地 震
我国地震灾害特点
20世纪以来,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世界地震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在我国,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世界近代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在我国,1976年唐山地震,,,损失54亿元,震感14个省市
地 震
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机械性外伤
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直接砸击、挤压所致的损伤,一般约占地震伤的95%~98%,
受伤可为身体各个部位。其中,颅脑伤的早期死亡率最高,骨折发病率与占全部损伤的55%~64%,软组织伤占12%~32%,其余为内脏伤和其他伤害
地震伤亡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休克
地 震
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埋压窒息伤
指人们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压身体或口鼻,从而发生窒息
地震中引发的地质灾害(塌方、滑坡泥石流)能将整个或部分人体埋在土中,虽无明显外伤,但可能窒息死亡
地 震
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完全性饥饿
指人们在地震中被困在废墟空隙中,长期断水断食
环境潮湿、寒冷、闷热、污浊,使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低下,濒于死亡
被救出以埋压窒息伤后神志不清、口舌爆裂、全身衰竭,往往在搬动时死亡
地 震
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烧伤
指地震诱发的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泄露乃至爆炸引起。由于地震火灾往往难以躲避,导致砸伤、烧伤的复合疾病,也增加了治疗难度
精神障碍
地震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的精神刺激反应。出现惊恐、易怒、焦虑、不安、疲劳、淡漠、失眠、迟钝
地 震
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溺水
指地震诱发水灾引起。要创造条件实施空中或水上救护,地震淹溺者往往同时有外伤,增加了救治难度
冻伤
指地震发生在严冬时,因没有取暖保暖设施与条件而引起的冻伤
地 震
地震伤害的特点
发生突然
伤亡众多 据唐山纪念碑碑文记载:,16万人顿成伤残,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
伤情严重、复杂
现场条件恶劣
救治难度大、要求高
地 震
地震现场急救
地震现场脱险
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是存在预警现象、预警时间、避震空间
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幸存的希望。
地 震
地震现场急救
临震避险
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地 震
地震现场急救
避震时机
地震前人们会听到地声、感到地动、有时还会见到地光
有则谚语道“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