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簇绒制品项目投资规划方案(标准).docx

格式:docx   大小:61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簇绒制品项目投资规划方案(标准).docx

上传人:小雄 2022/4/26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簇绒制品项目投资规划方案(标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
(-)公司名称
XXX集团
(二)公司简介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 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 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立100周年时,建成世界一流制造强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 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已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特征的
“新常态”。如何既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关键还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制造业 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新的 增长动力,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中国制造 2025》着眼解决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 系,提出的指引未来10年乃至30年制造业发展的20字基本方针,必须一 以贯之地执行。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 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18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稳妥应对中美经贸 摩擦涉及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方面,在先进制造业短板补充建设、传 统产业去产能升级、制造业信息化、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2、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是一项复杂的、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 巨型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制造企业凝心聚力、锲而不舍、协同推动。 这就需要从系统、全局、综合和长期的视角看待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建 立起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政府、企业、社会组织 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提高国家层面的计量、标准、检验 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产业层面的产业基础能 力,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有效解决各个层面基础能 力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政府政策环境和市场环 境,协同推进社会文化环境改善与经济激励机制完善,协同推进质量法制 体系完善和市场体系建设,同时大力激发企业家精神、弘扬工匠精神。
“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3%, ,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 占33. 7%o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共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2家、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27家,超过60%的大中型 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攻克了大尺寸SiC单晶衬底产业化、大 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等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产品,浪潮集 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等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品牌带动效应明显,海尔、海信、潍柴、浪潮、青啤等一大批品牌企业和 名牌产品驰名中外,11个企业品牌列入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百强,居 全国第2位。
3、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投资持续下滑,国内外 需求不足的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导致我国工业整体增速进一步放缓, 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行动计划等战略的加快推 进,以及智能制造、小微企业扶持、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与落 实,我国工业增速逐步企稳,严峻形势将得到部分缓解,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十三五”时期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 坚时期。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 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 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 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 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 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转型升 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十三五' 期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题要从强调增长导向的规模比例关 系转为强调发展导向的产业融合协调,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也要从产 业数量比例调整转向产业质量能力提升,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产业的生产 率;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融合的趋势,未来的产业政策应逐步突破传统的
“产业结构对标”的思路,消除政府对部门间要素流动的扭曲和干预,减 少部门垂直管理带来的产业融合障碍,通过促进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商业 模式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