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山杏树嫁接改优的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杏树嫁接改优的技术.doc

上传人:平儿 2022/4/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杏树嫁接改优的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杏树嫁接改优的技术
一、基本现状:
靖边县现有拟退耕还林总面积128万多亩,,,%,主要分布于南部丘陵沟壑区,涉及22个乡镇,山杏根系发达,适应性山杏树嫁接改优的技术
一、基本现状:
靖边县现有拟退耕还林总面积128万多亩,,,%,主要分布于南部丘陵沟壑区,涉及22个乡镇,山杏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最大的缺点是皮薄、仁小、经济效益不高,其次是花期较早,而本地区晚霜期则迟,很容易遭受晚霜危害,至少造成减产,第三是管理粗放,特别是对于野生山杏树几乎处于自生自长状态,如果能将抗逆性强、耐瘠薄等优良性状的山杏品种,通过无性繁殖(嫁接)技术改变为鲜食兼仁用的优良品种。并利用环境小气候选择在房前屋后、避风向阳的地块栽培管理,就能避免晚霜冻害的局面,一旦经济效益显现,就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典型示例:
靖边县政府2007年把山杏嫁接改优试点3000亩在“富民工程”项目中立项,试点区主要布局在境内所处东、西、南、北方位的12的乡镇,嫁接改优数量园区条件,采取隔行、隔株或全国嫁接的办法。不同区域嫁接量不同,其目的是在全县范围内探索山杏树嫁接改优的最佳适宜区。品种主要选择金太阳、华县大接杏、梅杏、沙金红、张公元等。截止2009年底,试点区三年累计山杏嫁接改优面积达5000亩。经过业务部门技术人员实地试验观察,县域内除了房前屋后、适宜山杏树嫁接改优适宜区是避风向阳的缓坡地,嫁接改优效果最佳。以五里湾乡王克浪沟村试点村为例,2007年嫁接了150亩,成活率达90%,由于避风向阳的缓坡地条件优越加之嫁接后管理到位,2008年部分幼树挂果,2009年全园83%的嫁接植株投了产,通过单株产量调查,,按市场售价每公斤3-4元,挂果树平均每株收入22元,150亩采取隔行或隔株嫁接的方式,共嫁接山杏树2689株,其中挂果2203株,总收益48600元,2009年又遇害霜冻侵袭,其它杏树大幅减产,,由此可见效益可观,山杏嫁接改优达到“当年嫁接、次年成型、三年见果、四年丰产”的目标已成现实,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得以推广,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发展依据。

三、嫁接技术流程:
山杏树嫁接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也是一条多、快、好、省的建园途径,经过多年来的试点示范,基本掌握了嫁接时期、嫁接部位、嫁接方法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并总结出适合本区域的技术规程。
1、嫁接前的准备
A、接穗的采集与储藏,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壮树体,于发芽前采集枝条充实,芽眼饱满、无伤痕的一年生营养枝,每50或100条一捆,表明品种、储藏于背阴沟、果库或地下室湿砂中备用。
B、品种与园地的选择,在本地区宜选用华县大接杏、金太阳、梅杏等授粉品种为凯特,为了避免或减轻晚霜对花期和幼果危害,尽量选择避风向阳,有浇水条件的园地,在嫁接前最好给砧木根部浇水一次,有利于嫁接口愈合和接芽的生长。
2、嫁接技术
A、嫁接时期:嫁接的适宜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嫁接过早,树液没有流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