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口语交际的实际应用
摘要:语言交际在实践中大部分表现为口语交际,而在口语交际中,就要注意语用环境,说话适度,注意听说结合,在不同的口语交际实践中,要巧妙运用语言,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口语交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语言的运用。时间、地点、场合等等,这就要看情景的不同而看得出来说话是否得体了,在长辈面前要多用谦辞,外交要懂外交辞令,称呼别人的父亲应该叫令尊,母亲叫令堂,不能直接说爸爸妈妈,尤其是在不太熟悉的人面前,更加要懂得这方面的问题。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应该要保持适度原则。在说每一句话的过程中,都要考虑是否适度,不要说少了,更不要说多了,少则不足,词不达意,多则冗长累赘,容易使人产生厌烦。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度与适用范围,而且,在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
2
就要适用模糊的词语,例如早上、中午、晚上等词语,就是确定时间的在某段时间内的模糊词语,既能够说明时间,也可以使话语具有一定的回旋地和信服力。在发言时,首先要理清好自己的思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需要心中有数,打好腹稿,保持说话的顺畅度,这样也能够提高话语的信服力。另外,说话还要注意客套话,要注意语言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以及交际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要根据特定的语境说出特定的客套话,这样才是得体适度的,例如,如果得到朋友的帮助,应该感谢,但是不能过度地说客套话,不能经常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只会使朋友觉得你很陌生,很做作,反而会使彼此之间的距离变远。还有,有时候说话要委婉,使对方容易接受,但是不要委婉过度,过度只会使对方把握不了话语的本质。在不同的语境,要保持适当的度,语言表达的时间、地点、对象、场合、心态等语境因素对度范畴施加直接影响;另外,语言表达的原因、政治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语境因素对度范畴施加间接影响。适当的语境是汉语的使用要求,也是衡量度范畴是否得体的标准,表达者要充分考虑,合理把握语境的对象、场合、心境、话题、原型,从不同实例中把握说话的技巧,以大众的心理认可为原则,巧妙地运用,利用说话的度,就可以使简单的词语具有更大的力量。
语言交际中,口语交际是最基本的形式,在口语交际中要讲究“听—说”策略。“沉默是金”、“上帝之所以让我们只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就是要我们多听话少说话”,从这些话中体现出,人们对话多保持一种反面的态度,很多人都会认为话多就代表着不切实际、巧言令色、花言巧语、油腔滑调、套话连篇,理所当然地令人生厌,因此,说话的时候就要把握策略。把握说话的精确与模糊,例如对于某些科研项目的数据,就要求精确,分析天平的精确度要求在小数点后三位,保留一定的精确度;然而,在寻人启示中,就不需要太过于精确,因为寻人启示的目的是为了找人,而你要询问的人却不知道你要找谁,所以你只能给出大概的外貌、身高、年龄、衣着,然后才容易找到你要找的人,没有人会根据你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去找一个人,除非他是私家侦探。很多语言都具有模糊性,例如“不提倡”,很多人“不提倡”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不提倡就是反对,而有的人就认为是不提倡就是不禁止,也有的说是中立,不提倡就是不赞成也不妨对,这就说明话语具有的模糊性会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的理解中产生不同的效果。面对不同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解决的办法,也就要求有灵活性,而说话的时候就有直言和婉言,对于是否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