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
摘要: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是一种笔记形式,更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数学思维导图是建立在数学学习方法上的一种数学学习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形成更多的有益刺激,加深印象,易于记忆。
二、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全面把握知识结构
首先,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对新旧知识进行更快捷的复习整合,通过思维导图将各个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地梳理,有利于对知识的迁移以及新知识的学习与定位;复习时,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不透彻的问题清晰化,以此降低认知的难度,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且可以把握知识的整体脉络。
其次,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图形来总结问题,全面把握知识结构。提高笔记的记录效率,而在数学复习的时候学生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来提高关键知识点的记忆,通过问题联想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
以《二次函数》的复习为例,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点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二次函数的复习,并绘制为相应的思维导图,导图中囊括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及图像等内容,最后再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同时,还可以将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如将其与不等式进行联系,通过图像来对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实现学生“利用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提升。通过上述方式对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不仅可使学生对其理解更为深入,同时也可在知识点相互串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有助于整体复习价值的根本提升。
三、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用思维导图串联基础知识点,即让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独立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比如:先从小范围开始,做三角形相关的串聯,做圆相关的串联,做平方计算相关的串联等等。小范围的思维导图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分清主次,设计主干、分支,逐步分层展开,并注意可能的交叉点。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彼此帮助,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掌握了思维导图制作的关键和技巧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试着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做一个较大范围的思维导图。比如把三角形和圆合并起来,把平方和开方合并起来等,这样做成的思维导图,知识点一目了然,公式、定理有序地联系起来,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效地贯穿融会。学生拿着自己做成的总结图,能够逐步建立起综合性思维,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和层次中,分析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传统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出题,学生解题;老师改作业,学生修正自己的作业。这种复习课,教师是殚精竭虑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是提线木偶式被动地接受知识,效率可想而知。很多学生是对教师课堂内容机械地记忆和模仿,忙于抄笔记和例题,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改变自己是课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记忆知识而不是思考知识的习惯,形成了思维惰性。采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模式,用简单的图表来代替繁琐的书写,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教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