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护理
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体液的含量受性别、年龄、胖瘦的影响
70-80% 60% 50%
男女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比例不同
体液中n病(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④“失盐性肾炎”患者。受损的肾小管上皮对醛固酮反应性降低。
病 理 生 理
失水失钠仅补水
失钠>失水
细胞外液
渗透压
早期ADH
肾小管重吸收水
尿比重偏低
低钠血症
低钠综合征
细胞外液
组织间液↓↓
血容量↓↓
脱水外貌
休克
ARF
醛固酮↑
肾小管重吸收Na ↑
(根据病因有例外)
后期ADH
少尿
水入细胞
尿Na
早期尿量不减少,
病 理 生 理
临床表现
神志不清、键反射减弱
或消失、昏迷
恶心、呕吐、视物模糊、
神志淡漠、站立性晕倒
症 状
<110
休克
重度
<120
中度
<135
-
疲乏、头晕、手足麻木
轻度
尿钠
血清钠(mmol/L)
血压
诊 断
血清钠检测:<135mmol/L
尿液检测:
尿比重: <
尿钠、尿氯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尿素氮等
治 疗
原则
积极处理原发病
分次补充高渗盐水或者含盐溶液
随时检测、及时调整
如5%GNS、等渗盐水、平衡盐。
严重者,需要补充血容量。输入高渗盐。
等渗或高渗盐水
低渗性缺水补钠公式
公式1
日补充量=1/2丢失量+日生理需要量
公式2
需补钠量(mmol)=[142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
17mmolNa+=1g钠盐
日需量:
水量:2000ml
氯化钠量:
氯化钾量:3~4g
高渗盐水滴速<100~150ml/h
晶胶比:3~2:1
例:某病人,女50kg,幽门梗阻,反复恶心、呕吐,手足麻木,测血清钠为130mmol/L。该病人有哪种电解质失衡?补充失液量用哪种液体?
高渗性缺水:失水多于失钠
血清钠浓度﹥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高渗性缺水
(1)饮水不足
饮水不足
不能饮水
渴感障碍
水源断绝
病 因
(2)失水过多
单纯失水
经肺失水
经皮肤失水
经肾失水
低渗液丧失
胃肠道失液
大量出汗
低渗尿↑
病 因
(1)口渴感
(2)ADH释放增多
细胞外液渗透压↑
失水﹥失钠
渴觉中枢
渴感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丘脑下部
肾重吸收水↑
尿量↓
ADH↑
病 理 生 理
渗透压↑
(3)细胞内液中的水向细胞外转移
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
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时明显,发生休克者也少。
(4)早期或轻症患者,尿钠含量不减少;晚期或重症患者,尿钠含量减少。
(5)脑细胞脱水,脑体积缩小,脑压降低,脑出血。
(6)脱水热
脱水严重的病人,尤其是小儿,由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受到影响,引起的体温升高。
缺水量
(体重%)
临床表现
轻度
2~4%
口渴
中度
4~6%
明显缺水表现(极度口渴、尿少等)
重度
>6%
明显缺水表现、精神症状、昏迷
诊断
血清钠浓度:>150mmol/L
尿比重:
红细胞计数等
治疗
原则
积极处理原发病
分次补充低渗盐水或非电解质液
随时检测、及时调整
适当补钠。
补水为主补钠为辅
补液量计算
依据临床表现,估计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
丧失1%体重,补液400~500ml
依据血钠浓度:
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L)-血钠正常值(mmol/L)]×体重(kg)×4
日补液量=1/2丢失量+日生理需要量
病 因
① ADH分泌过多:包括引起下丘脑分泌ADH增多的原因如疼痛、恶心和情绪应激,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吗啡、氯磺丙脲等药物的作用。
②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或严重心力衰竭或肝硬变。
③ 摄入水过多:手术后大量输注等渗葡萄糖液或过度用水灌肠等。
急性重度水中毒(血钠120 mmol/L,血浆渗透压250 mOsm/kg·H2O)主要引起脑神经细胞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对患者生命危害极大。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出现较早,也可突然发生脑疝致心跳、呼吸骤停。此外,水中毒尚可能引起肺水肿或心力衰竭。
水中毒有慢性和急性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