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学而不厌的哲理故事
学而不厌的哲理故事
导读:
学而不厌的哲理故事
上周一,九月九日升旗仪式完毕之后,有一个同学找到我,说:“教师,您的演讲太精彩了,还很幽默,令我们都笑了,笑乎哭了。
学生说:“教师,我明白了,此时此刻我还不能跟您这个千刀万剐的人相比。”
同学们都乐了。
全部的人,要取得一点成果,取得一点进步,都必需付出艰辛的劳动。大家看看身边那些成果好的同学,哪一个不是付出了汗水、泪水、辛苦的劳动,然后取得好成果?有没有哪一个同学的成果是风刮来的?没有。
孔子50岁学《易经》,并且一生始终如一坚持学习,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论语》当中有很多关于学习的论述,选择其中一句和大家共享。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而篇》其次那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静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烦,教育别人而不疲乏,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孔子在这句简短的话中传递给我们三个信息,学在心里。这对我们今日的考试来说,还是特别有用的,大家看,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哪一门不是“背多分”?其实,许多理科的学问,你不记住,也运用不了。教育方法:诲人不倦。学习看法:学习而不厌烦。要做到“学习而不厌烦”,很不简单。
怎样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我觉得做好两个方面,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首先说外部因素。现代心理学探究成果告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愿望和须要。但是,现实中许多的人表现不出自己学习的欲望,相反却总是表现厌学。这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是外界因素吞噬了我们学习的原来热忱。举个例子吧,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上课就“三不管”,不管教师,不管同学,不管自己的学习,只管一件事,睡觉,被同学称为最顽固的人,睡眠的环境如此恶劣,仍旧睡得口水横流。有一次我开玩笑叫他起来,说:“睡姿不对,起来重睡。”他真听话,站起来,立刻又睡下去。开家长会,他父母没来,我见到他爷爷。他爷爷拉着我的手,叫他孙子过来,“孙子,孙子,过来。”老爷爷特别恳切地问:“教师,你看,这个孙子,怎么办?这样的成果!”“唉!”老人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半吐半吞。我点点头。老爷爷说:“这个孙子啊,学习没少花钱!从小学一年级起先补习语文,后来说作文不行,又去补作文,到此时此刻,花了我两万多块钱。”后来,我一翻他成果,语文从来不过40分。我就找他,
想知道为什么。
他说:“教师,我小学四年级,遇到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