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知责-履责--尽责(好的授课提纲)
最高心理需求,力争达到问心无愧、尽善尽美。
知责、履责、尽责之间的内在关系。简单的讲,知责是前提条件,履责是岗位所系,尽责是终极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士5000米高空盲降跳伞成功,救援部队在第一时间打通一条条“生命通道”、直升机在狭窄的岷江大峡谷实施“空中蛙跳”式飞行,武警水电官兵奋战唐家山堰塞湖等,他们就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杰出代表。在我们身边同样有一些尽职奉献的典型,如获得“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的一大队副大队长刘跃峰,在生死考验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履行一名党员干部、武警警官的神圣使命,确保了警卫目标的绝对安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所以说,从意识范畴上讲责任是一种奉献。
认清“知责、履责、尽责”的不良现象
应当说,我们干部队伍中大多数同志知责是到位的、履责是尽心的、尽责是认真的,但还是有一些“知责、履责、尽责”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概括来说,存在“四个主义”,即: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一是个人主义,不以工作为重。纵观古今中外,人的工作目的固然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两种:一种是为自己,为个人的名声、金钱、地位而奋斗,即所谓的“实现自我价值”;另一种是为社会、为人民、为党的事业,为实现人类最美好的共同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就是“为人类幸福而劳动
”。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目的支配下,不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为自己,就会在工作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为社会,就会在工作中上恪尽职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当前,少数同志个人主义严重,主要表现在颠覆了“五种关系”:颠倒了公与私的关系。我们强调先公后私,但有些干部的行为就是先私后公,大私小公。颠倒了利与义的关系。有些同志见利忘义,甚至见利损义。其结果往往是一损俱损,损人又损己、损己又损人。颠倒了大与小的关系。有些同志在国家、集体、个人面前老是摆不正位置,老是希望大我满足小我。个人尚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共产党人更应当服从大局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颠倒了先与后的关系。我们提倡先干好工作后享受待遇,而我们有些同志没干好工作就想享受待遇。颠倒了荣与辱的关系。有些同志荣辱、是非、黑白不分,老强调组织应该给自己什么,领导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这就是荣辱不分的表现。
二是好人主义,不坚持原则。只要表现为:想问题、干事情讲关系不讲是非,讲人情不讲原则,讲资历不讲党性。工作中只说话不干事,做“三讨”干部:讨好上级、同级、下级,对上为保位子,对下想拉选票,这就是典型的好人主义,败坏部队风气。办事不敢较真,当泥水匠“和稀泥”,不敢当铁匠“硬碰硬”。检查考核不坚持高标准,缺乏应有的原则性,一到汇报尽是些大而化之的空话、隔靴搔痒的官话、不痛不痒的套话,你好我好大家好,对不良倾向性问题不较真、不揭露、不抵制,甚至个别单位出现问题还姑息迁就、大事化了、小事化了,颠倒是非、欺上瞒
下。
三是形式主义,不求真务实。主要表现在“六重六轻”:重表态、轻落实。有些同志当面表态,承诺很动听、很积极,一到抓落实却没什么结果,要求在实践中落实的不落实,要求执行的不执行。重对上,轻对下。跟在领导后面很积极,对上级唯唯诺诺,对下级、部属却摆架子,耍威风,名副其实的“两面人”。重规模、轻效益。抓工作搞建设贪大求洋,追求轰动效应,劳民伤财,图自我表现,其实质是为个人脸上贴金,而单位利益受损。重表面,轻实质。平时不注重养成,不注重经常,一到年终考核、领导检查时就忙乱,做表面文章,没有实质性的成绩。重突击、轻长远。有些同志不具备长远眼光看问题、办事情,总想显山露水,只重一时的效益,不顾长远的影响。重形式、轻内容。搞表面工程、应景工程,看似光鲜热闹、花里胡哨,其实于工作不利。当然,一定的形式是必要的,但要搞清楚形式是为内容和结果服务的,只有形式没有内容那就是形式主义。
四是官僚主义,不深入群众。主要表现在:架子大、高高在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嗤之以鼻、不予理睬。对战士的疾苦若明若暗,甚至避而远之。当前一些大队、中队主官,包括机关干部,对自己范围内的事情不清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工作想当然、不按规定办,“心中无数点子多,目标不明决心大”,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严重影响了内部关系的和谐融洽。
四、把握“知责、履责、尽责”的内在要求
懂得知责,善于履责,乐于尽责,既需要个人主观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客观环境的熏陶感染;既需要领导的长期教育,也需要组织创造有利的条件,但个人内在自觉是根本因素,是保持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内在动力。在工作实践中,应朝一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做履职尽责的“耕耘者”。知识是通向成功之路的